广西:专业公路养护技术概述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毗邻广东、湖南、贵州、云南,西北接越南,既沿海又沿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到2008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99273公里,其中公路局管养19243公里。公路等级组成如下:高速公路2181公里、一级公路819公里、二级公路8115公里、三级以下公路88158公里,全区公路密度为41.94公里/百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根据经济区域划分市级公路管理局管理区域,同时实现了对市级公路管理局的垂直管理,市级公路管理局由原来的11个减少为9个,养护站的数量由1998年以前的1410个减少为目前的446个。

  我们按照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公路应急保障和管理能力”的要求和“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继发展”的养护管理理念,全面贯彻预防性养护方针,坚持以养好路面为中心,积极研究探索养护新技术。

  一、日常养护

  广西气候高温多雨,防水害是公路养护方针。总结多年来的养护经验,形成以下主要养护方法。

  (一)沥青路面

  对于沥青路面裂缝,通常采用灌填沥青、或贴粘缝带的方法封闭裂缝。

  (二)水泥路面养护和维修

  对于砼路面缝,通常采用灌填沥青、聚胺脂的方法封闭裂缝,费用在年度养护计划中列支。

  水泥路面使用中常产生局部破碎板,如板角断裂、严重破碎板等,我们常采用以下2种方法维修:采用单锤头碎石化破碎机将损坏板碎石化,然后铺筑沥青路面,结构为:3-4cm沥青砼+透层+碎石化路面、3-4cm沥青砼+下封层+6-8cm级配碎石+碎石化路面。寿命一般3~5年。或者,采用凿岩机挖出局部损坏板块,就地用破碎机碎石后回填,然后铺筑沥青路面,结构为:3-4cm沥青砼+下封层+6-8cm级配碎石+砼碎石。寿命一般3~5年,修补速度快,效果良好。

  二、路面预防性养护

  (一)沥青路面

  1.薄层沥青表处技术

  薄层沥青表处技术是采用阴离子乳化沥青层铺法对路面进行中修。步骤如下:清扫路面→铺筑第一层集料→辗压→喷洒第一层乳化沥青→撒铺第二层集料→辗压→喷洒第二层乳化沥青→撒铺第三层集料→辗压→封闭交通→(乳化沥青破乳后)开放交通→初期养护。

  2.雾封层技术适用于沥青层松散、老化的路面

  施工工艺:是在旧沥青路面喷洒再生剂,然后撒布石屑,解决老路面脱粒、脱层、小坑槽病害,达到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目的。

  3.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技术适用于沥青路面表面光滑路段。主要是在稀浆混合料配方中加入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和添加剂,制成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混合料,对光滑表面进行处理,提高路面抗滑能力,改善路面表面功能。

  4.玻璃纤维沥青表处技术

  玻璃纤维沥青表处适用于处治有轻微裂缝、无明显变形的沥青路面。主要采用阴离子乳化沥青喷洒到中碱玻璃丝布上,使石油沥青充分裹覆玻璃丝布纤维后形成的结合体。能有效地封闭毛细水作用,有一定的防裂缝反射作用,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砼路面

  作为预防性养护,水泥砼路面未损坏前加铺沥青层,可有效防止路表水下渗、减小砼板底荷载应力,同时提高行车舒适性。近年来在年度养护计划安排资金,对部分路段未损坏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层3~5m,效果良好。

  三、路面大中修

  (一)沥青路面大修

  1.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广西属于石灰岩地区,路面石料丰富,级配碎石基层是广西沥青路面的主要基层类型。近几年来,在养护工程中推行级配碎石基层规范化施工,即碎石分三级堆放、拌和机拌和、摊铺机摊铺,基层质量大幅度提高。

  2.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

  为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环保的养护新技术,近年来我区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路面结构为:5cm沥青砼+15cm泡沫沥青冷再生层。施工工艺:采用再生机对受损的旧路面结构进行铣刨,同时添加泡沫沥青(泡沫沥青是指在专门发泡室中将热沥青(160℃-180℃)与少量的水(一般为2%)拌和所产生的泡沫混合物称为泡沫沥青)。就地拌和后将新的混合材料重新碾压形成新路面基层。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3.旧级配碎石基层再生技术

  旧路级配碎石基层再生技术是利用铣刨机对已损坏的旧路级配碎石基层结构进行重新翻松、拌和及碾压形成的新基层(一般20cm,同时根据旧料级配掺粗碎石),这一技术能100%的利用旧路基层材料,通过对旧路基层的重新破碎、拌和及碾压后,可以消除原旧路基层出现网裂、龟裂、沉陷等病害,而且施工工艺较简单灵活,有利于日常养护的小修保养施工 。

  4.旧水泥碎石基层就地再生利用技术

  近年来,对大面积损坏的水泥碎石基层路面,采用了就地再生利用技术,改造工程的路面结构为:26cm水泥砼+沥青下封层+掺水泥就地再生利用旧水泥碎石20cm,施工工艺:铣刨机铣刨运走原沥青面层 → 摊铺水泥 → 冷再生机就地铣刨、翻松 、拌和旧水泥碎石基层 → 碾压成型。

  四、水泥路面改造

  对于路面破碎较少路段,采用处理旧路面破碎板后加铺沥青层,厚4~9cm,对于严重破损路段采用碎石化工艺,改造成为沥青路面。

  (一)碎石化技术改造(多锤头)

  从2005年开始广西是全国水泥路面较多的省份之一,在旧水泥路面改造中,采用了多锤头碎石化技术,施工流程:用多锤头破碎机把原水泥路面破碎一遍,(级配结构:上层7.5cm以下,中层7.5cm-22.5cm,下层22.5cm-37.5cm) → 用Z型压路机(20-25T)振动压实2-3遍 → 用钢轮压路机振动压实3遍 → 洒乳化沥青透层或细粒径级配碎石 → 浇乳化沥青沥青透层或细碎石嵌逢 → 铺筑各路面结构层。

  (二)膨胀土路基路面改造技术

  广西是膨胀土分布较多的地区。结合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对膨胀土路基段进行处理的情况比较多。

  填方路段:在土路肩及路侧挡墙范围内采用浆砌片石边坡进行封闭,以防止降水渗入路基内部;路面结构: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透层+30㎝厚0~10㎝拳石垫层+两布一膜+20cm级配碎石基层+透层+1.5㎝热沥青碎石下封层和+5cmAC-20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粘层+4cm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

  挖方路段:完善路基排水系统,增设边沟,下设置碎石盲沟,使路基范围内的积水能尽快地排出;路面结构: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透层+30㎝厚0~10㎝拳石垫层+两布一膜+20cm级配碎石基层+透层+1.5㎝热沥青碎石下封层和+5cmAC-20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粘层+4cmAC-16沥青混凝土面层。

  通过以上方法基本达到路基稳定,路面无反射裂缝,效果良好。

  五、桥梁养护

  广西公路管理局管养桥梁共3674座,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的要求,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制定了广西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自治区、市、县公路局都安装使用了网络版“桥梁管理系统”。县公路局桥梁工程师每月对全部桥梁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存档。对特大桥、特殊结构桥梁设置固定观测点。目前,全区共有67座桥梁设置固定观测点,定期观测结构变形情况。有3个市局配备了桥检车。到2009年底广西每个市公路局将配备有一台桥检车。

  (一)桥梁经常性检查。自2005年实施交通部公路桥梁养护规范以来,广西公路部门一直实行桥梁经常性检查制度,即县公路局桥梁工程师每月对全部桥梁进行经常性检查,并记录存档。

  (二)桥梁特殊检查。目前,广西公路局对于需加固改造桥梁,均委托有资质检测机构对桥梁进行特殊检查,为危桥加固设计提供可靠资料。

  (三)桥梁专门检查广西属南方多雨区,每年汛期多发暴雨,引发江河洪涝灾害。近年来,加强汛期前后的桥梁检查,并根据情况安排专门检查,重点检查桥梁基础。

  (四)桥梁维修加固。从2005年至2008年底,投入资金约2.8亿元,用于约270多座危桥加固改造。极大提高了广西公路桥梁的安全性。

  1.梁桥加固。 对于梁桥,我们结合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一般要提高荷载等级至公路-Ⅰ级,或公路-Ⅱ级,一般采用梁底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挖除旧桥面砼加铺铪方案。

  2.双曲拱桥加固。对于双曲拱桥加固,一般采用扩大承重构件截面法、或粘贴钢板和碳纤维布法、或采用改变拱上构造方案。

  3.刚架拱桥加固。一般采用现浇砼扩大拱片、弦杆和斜撑等承重铪构件截面法,或粘贴钢板,微弯板下锚喷钢纤维砼。

  4.荷载试验。桥梁加固工程完工后,为验证加固后承载力是否达到设计等级,从2005年以来,对其中部分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效果良好。

  六、安保工程

  2004年初,交通部决定在全国组织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广西于2004年开始实施安保工程,至2008年底共投资4.76亿元,对8条国道、47条省道、66条县道及重要旅游公路实施安保工程。极大提高了公路行车安全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直接避免了许多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被誉为“民心工程”。 据自治区安全监督局统计,2008年全区发生交通事故6121起,死亡2677人,受伤7410人,与2004年相比分别下降了53.85%、26.48%和48.03%,充分体现了广西公路安保工程的重要作用。

  (一)避险车道

  自2004年实施安保工程以来,广西分别在G050线和G210线广西段设置2个避险车道。其中G050线的保平避险车道2006年2月建成,至2008年底,共80辆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79台车成功避险,204人获救;G210线大山塘避险车道,2007年9月建成,至2008年底,共85台失控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均成功避险,213人获救,无人死亡。

  (二)桥梁安全保障工程

  2008年初,广西遭遇罕见冰雪天气袭击,路面桥面结冰滑溜,部分失控车辆撞毁栏杆后坠落,造成车毁人亡交通事故。为了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将广西北部的G322线桂林至全州段的17座桥梁的普通栏杆改为铪防撞护栏、或增设缆索护栏,极大提高了桥梁行车安全性。

  (三)陡坡急弯改造工程

  广西属多山地区,公路弯急坡陡,2004年以来注重陡坡急弯的改造,至2008年底,共改造约50多个路段。极大地提高了公路安全性,避免了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地质灾害整治工程

  对地质灾害严重的路段,针对地质的特点,主要采用治理滑坡、稳固路基等技术方案:1.抬高路基,增加排洪设施;2.御载、支挡、挂网喷锚及植草;3.引排地下水、稳固路基等。

  七、公路抗灾抢险

  目前,广西公路部门主要贮备有战备钢梁、冲锋舟等抗洪涝灾害器材,每年用于汛期冲毁桥涵抢通;每个县公路局配备挖掘机、装载机,用于水毁路基塌方抢修。目前每个市公路局成立桥梁抢修队、公路抢修队,在管辖区内机动调遣。

  八、公路绿化

  广西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植物生长。近年来,广西公路部门每年投入绿化资金数千万元,使公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基本达到了“畅、洁、绿、美、安”的要求,提高了公路的服务功能。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