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迎亚运24条道路大中修

施工多选择晚上进行,不会出现大面积围蔽

广州迎亚运24条道路大中修

广园中路大金钟立交通车后,该路口的红绿灯将逐步取消。符超军摄

本报讯(记者/曾妮实习生/王俊通讯员/廖丽萍左西尧)广州将投资25.6亿元对白云路、沿江路等24条迎亚运道路进行大中修改造。这是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在大金钟立交施工现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据介绍,此次大中修的次干道和部分主干道计划今年内改造完成;而联系亚运场馆、接待宾馆和亚运村之间的主要联络道路改造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投资预算为25.6亿元。”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潘双明介绍,此次24条改造道路均由市政园林局初步征求各方意见得出后,移交建委审批再交由发改委立项得出。目前,24条道路的大中修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市政园林部门计划年内力争完成比赛场馆周边主要道路工程和交通整治工程,年内完成迎亚运主要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2010年6月前完成城市道路大中修。

潘双明表示,对于交通互补性强的主干道如东风路和环市路将错开实施时间,以减少施工期间对市区整体交通的影响。同时,对于广园路、大金钟路等敏感道路,将尽早组织实施,而中山大道非BRT车道与BRT车道将同步实施。

24条道路改造大工程,会不会同正在进行的BRT施工一样再给市民带来出行不便?潘双明回应“不会”。“施工能在夜晚进行的就在夜晚进行,因此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围蔽,”

保证道路绿化改造和管线改造工作的展开,工程将按照“两阶段施工”模式组织施工,即优先施[0.27 3.85%]工人行道铺装、道路绿化等工程,再分步进行各道路的车行道改造。潘双明还介绍,此次的改造中将合理设置人行道、公交车站、治安岗亭、书报亭、洗手间、座椅、停车位、果皮箱、自行车架等道路元素。

亚运新路三大亮点

1.新型沥青

据介绍,此次大中修将采用防滑、抗高温、平整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噪音小、能见度高及使用寿命长的SMA沥青面层,以代替原来的细粒式改性沥青面层。

2.花岗岩道砖

“主要是根据不同路段进行个性化设计。”潘双明介绍,主干道道砖都将采用花岗岩材料,仅个别的次干道时为节约成本才会选择稍差的材质。

3.防盗井盖

部分公交车站将改造成港湾式公交站,平交路口也将建设行人安全岛。井盖也将更换,其中,车行道采用自调式防沉降球墨铸铁防盗井盖,人行道更换为装饰井盖。

链接

重点工程进展

●小北路———路面铺上新型沥青

据了解,作为迎亚运改造试点路段的小北路,其改造工程已于年初完成。小北路全段的改造主要包括机动车道进行了病害处理,加铺SMA沥青(新型沥青路面———沥青玛蹄脂碎石(StoneMusticAsphalt简称SMA),于中央分隔栏与两侧人行道护栏设置波形护栏,进行人行道整修,并在人行道与路树间划出自行车道等。

●黄埔大道支线工程———衔接两条东西交通大动脉

中山大道和黄埔大道是广州两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走廊,但两条“动脉”之间的“桥梁”却很少。目前衔接两大动脉的体育西路、体育东路、天河东路、石牌东路都非常拥堵。

即将于本月开通的黄埔大道支线工程将缓解上述情况。据了解,随着该工程的建成,黄埔大道西往东可通过跨线桥直接驶抵中山大道,并与黄埔东路相接,中山大道东往西的车辆可通过黄埔支线分流到黄埔大道,大大减轻了中山大道交通饱和的情况,同时为将来的鱼珠长洲岛隧道预留了接口,改善广州东部交通。

●康王路和天河北路:将开辟专门自行车道

康王路和天河北路将开辟专门的自行车道,目前,康王路段将马上施工。据介绍,在对小北路的交通设施及绿化完善改造试点中,对人行道进行了整修,并在人行道与路树间划出自行车道。

“在有条件的地方,人们有需求的地方,都会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潘双明介绍,但目前来说,由于许多道路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不够,全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只有康王路和天河北路。

●中山大道BRT:明年春节前全部完工

迄今已有25对车站(BRT车陂站因受地铁车陂站施工影响而未能开工)、15座新建的人行天桥全面开工,5座人行天桥完成了吊装。目前,施工单位正按照3个月完成1个车站、2个半月完成1座天桥的进度“赶工期”。目前BRT西线进展较快,但东线由于征地原因进展十分缓慢,全线贯通时间又被推迟到明年春节前。

●过江隧道:

仑头—生物岛隧道,已经完成E1、E2管节沉放对接,准备进行E3、E4基槽开挖。岸上段主要进行北岸主体结构施工及南便涌的改移施工。

生物岛—大学城隧道,岸上段完工,E1管节已经拖运沉放。

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围堰工程已完工,正进行流花湖段土建二标施工招标。

洲头咀隧道正在同步进行支护桩、地下连续墙、钢立柱、钢管桩等施工。海珠段的围堰施工已经完成。

(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