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炼厂减产或为短期内提振沥青市场信心的最好途径 |
来源:C1资讯 发布日期:2009-5-26
|
在五月份国内沥青市场深陷泥潭之时,华南市场终于迎来一线曙光,而这种动力并非由于原油的上涨,而是源于供应的减少。同样在山东地区,部分炼厂也开始了在调整市道中的自我“救赎”,纷纷减产保价。 但作为国内沥青交投最活跃的区域,长三角目前仍然是国产沥青的“重灾区”,巨大的供应使该区成为了价格“洼地”,“现在燃料油征收消费税,所以还是沥青赚钱,我们也宁愿产沥青,但需求不好,我们库存压力比较大”,近两周来,我们多次听到了炼厂人士的这些抱怨。 WIT原油四月底就突破了50美元/桶的平台,并带动其他油品纷纷上涨,而作为前期一支独秀的油品,沥青却与之背离,不过近期部分地区的减产却使沥青价格止跌回稳甚至有反弹迹象——需求全面主导价格的特质在沥青产品上再次得到验证。 2009年沥青需求看好,施工期安排能否改变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根据过去几年的情况,5-7月是国内沥青终端需求的淡季,大量供应、高库存、低靡终端需求三者的“结合”足以压倒市场一切的利好预期。而C1始终认为,如果供应能够减少,不但是炼厂的自我“救赎”,更是给予市场的一种信心。 当然,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沥青相对于燃料油600元/吨的价差以及600元/吨的沥青生产利润,沥青厂还没有转产燃料油或者停产沥青的动力。但不要忘记正是前期的旺盛需求和利好预期支撑沥青价格的高估值和高利润,如果缺少了需求的支撑而产量又局高不下,沥青价格完全有可能回归合理价值甚至更低。2006年三季度的暴跌正是利好预期破灭后的反映。 对于华南的山东炼厂的减产,部分业内人士更多归咎为是向市场压力地头,更有传闻表示减产命令主要是来自炼油集团的最高决策层,对于传闻的真实性尚有待考证,但如果减产行为能够延续,则是中国沥青市场走向理性的一个表现。 进一步而言,市场的调整也许可以给予我们更多深思的机会,在前五个月沥青供应量同比增长接近五成的情况下,如果平衡高利润和供应之间的关系、平衡整个沥青市场的供需关系,都是炼厂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