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炼企业亏损增加 炼化产业布局面临调整
  3月17日讯 据山东省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近日监测,政策性因素导致地方炼化企业成本上升,亏损增加。目前,山东省多数地方炼化企业处于停产、减产状态。业内认为,地方炼油厂目前的困境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提供了盘整机会。

  新燃油税政策实施后,地方炼化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消费税改革后,企业购进燃料油成本上涨约20%。以淄博金诚石化集团为例,目前国内计划原油价格每吨在1770元以下。由于税率提高,进口燃料油价格在2800元/吨左右,再加上其他各种费用,到厂价约为3700元/吨,比原油市场价格每吨约高2000元,大大增加了地炼企业的原料成本。

  据介绍,金诚石化集团今年1月份起原料成本每吨上升700元,营业成本由1月份3037元提高到3421元,成品销售按2月份销售价格计算,加工1吨原料亏损130元左右。同时,由于国家对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油配置计划严重不足,就金诚石化而言,每年供应4万吨原油,仅占总加工量的1.7%,缺口部分只能从中石油、中石化等下属贸易公司购买燃料油。目前,金诚石化开车率不足50%。

  山东是我国拥有地方油厂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这个省地方炼化能力有4000多万吨。据山东省经贸委市场处介绍,全国不足50家地方炼油厂,山东占了21家。但受以上因素影响,目前山东省多数地方炼化企业处于停产、减产状态。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地方炼化企业一直得不到畅通的原油供应,在全国成品油供应紧张时,成为三大石油公司的有效补充,但当市场供应缓和时,地炼企业往往又面临生存危机。尤其是对于国有大型石化企业来说,山东地炼资源无疑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