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国产货越来越有竞争力 |
来源: 发布日期:2009-3-4
|
2009新年伊始,国内沥青产品市场就开始迅速回暖,价格明显反弹。以广东市场改性沥青价格来看,55吨起运的出厂价报价,在2008年年底还是每吨2800元,目前报价已达到3900元。 两大市场齐发力 沥青产品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和焦油沥青3大类。天然沥青是石油渗出地表经长期暴露和蒸发后的残留物,国内产量很少。石油沥青是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所残余的渣油,经适当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产品。焦油沥青是将焦化生产的煤焦油经再加工后所得的产品。目前我国石油炼制加工和焦化工业的规模均居世界前列,沥青资源十分丰富。 国内沥青消费主要是建筑防水和道路建设两大市场。2008年,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受国家宏大公路建设和四川特大地震震后建设需求的拉动,国内沥青产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09年在国家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和国家公路网建设等利好因素促进下,沥青产业将有一波较大幅度的增长。 据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冬青介绍,2008年建筑防水产业克服了原油涨价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影响,抓住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屋建设规模保持增势的机遇,通过努力开拓市场、增产促销、积极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及挖潜降耗等措施,保持了盈利水平。2008年我国防水材料总产量达到7.6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5%。 业内人士知道,这一数据的确来之不易,这是受燃料、动力及主要原材料――沥青价格大幅度提高的影响。一些企业关门停产,另一些企业控制了沥青基防水卷材的产量。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2008年我国防水行业还是全面推进,发展迅速。主导产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产量仍比2007年增长了2600万平方米。朱冬青对2009年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预计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期发展目标。 在道路建设方面,根据国家“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高速公路网待建4.4万千米,静态投资为2万亿元,计划用30年的时间完成,其中前10年是重点。预计2010年前,我国每年年均投资1400亿-1500亿元。从目前各省市公布的“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规划看,部分省市高速公路建设目标均超出了原交通部的建设规划。目前国内的道路沥青年消费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年增长率达到7%左右。 广州路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道路专用改,性沥青生产企业。记者采访该企业高管了解到,2008年虽然原油价格高涨使该企业利润下降,但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使路翔公司的产品销量大增,全年销售收入达3.4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6.7%。预计2009年国家4万亿元刺激经济投资和我国公路建设投资的加大,将成为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强力拉动。而且自2008年11月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加大基础设施及公路建设投资相关的政策以来,其刺激效应已开始显现。预计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业务量可分别同比增长108.17%和26.87%。伴随业务量的大幅上升,公司利润有望恢复到18%的水平,预计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20.8%和21%。 今年政策格外好 2005年国家制定了“十一五”公路建设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道路沥青消费量每年在1200万-1500万吨。其中公路建设每年约需沥青1100万-1300万吨,市政建设包括新建和维修每年需道路沥青150万-200万吨,机场建设每年需沥青5万~10万吨。因此,2009年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这是拉动沥青消费的一个长期利好因素。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政府将强势启动扩大内需计划,两年内扩大投资4万亿元,同时公布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十大措施中第一、二、三、五、七等5项都涉及到住房、道路等基本建设,直接与沥青产业发展有关。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底国家出台4万亿元刺激经济政策后,交通运输部紧急召集了多位专家会商,探讨加快交通建设与投资等内容。交通运输部汇总了各省市区上报的可在2010年前开工建设和可于2013年底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包含在建公路、已规划公路项目、农村公路和可提前开工建设公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规模达到了4.88万亿元。专家预计,未来3年国家每年在公路建设方面的投资将会达到9000亿元,比2008年成倍增长,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必将迎来新一轮高潮,这给我国沥青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沥青制品产业的发展还有一大利好。自今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这一调整把燃料油单位税额由之前的每升0.1元提高到每升0.8元,炼厂燃料油成本猛增40%左右。这样生产沥青的利润远高于生产燃料油的利润。受此影响,国内众多炼厂纷纷掉头,大幅削减燃料油产量转产沥青。茂名石化有关负责人透露,该厂燃料油产量将适当减少,今年沥青月产量预计将从2.5万吨提高至3.25万吨左右。由于燃料油转产沥青只需适当添加少量设备,因此地方炼厂的转产趋势更加明显,山东、华南等地的地方炼厂都有削减燃料油,转产沥青的计划。因此,今年我国沥青产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中外企业大比拼 记者采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委员会主任于希椿了解到,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交通量和汽车车速的不断增大,道路改性沥青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由于道路改性沥青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前几年国内公路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所用的沥青进口居多,目前这种状况正在迅速改变。国内一批有一定基础的企业或自主开发或引进技术设备,开始规模生产供应通用型改性沥青,如山东滨化公司、广州路翔公司、深圳路安特公司等。深圳路安特引进奥地利路安特改性沥青技术,先后在国内建立8个改性沥青工厂。 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沥青品质已有很大提高,道路改性沥青的研发技术也有了突破,由原来单一的SBS改性到目前已实现胶粉、环氧树脂等多种类型的改性。由于国内沥青、SBS、胶粉、环氧树脂等原料产品具有资源和价格优势,使国产道路专用沥青比进口产品表现出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巨大市场,吸引了国外不少企业和资金进入,道路改性沥青市场的国内竞争已经国际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新动向,是凭借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在中国内地建立生产厂点,生产的道路改性沥青产品就地销售。有的厂商已经开始在华东、华北、华中采取独资、合资方式建立工厂,生产成品通用型改性沥青。如全球最大的沥青供应商壳牌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十几家改性沥青工厂,改性沥青的日生产能力达6000多吨;泰国泰普克在我国河北、广东采取独资或合资方式建立工厂,生产成品改性沥青,并且占领部分地市级市场;韩国SK集团也采取合资方式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改性沥青工厂,并有进一步的扩张计划。 专家指出,目前国产道路改性沥青在质量上与进口产品相差无几,但在各批次产品质量稳定性上还要继续提高。另外,国内这些外资企业所用的沥青原料,也是国内沥青生产企业应该发展的市场。同时,国家在进口关税上有必要设立门槛,限制国外低技术含量的沥青原料产品进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