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能源需求增速将大幅回落 |
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发布日期:2009-2-27
|
抓住时机,加快调整能源市场结构,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电力、天然气和电煤的市场价格关系 □2009年,预计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电力需求增速明显回落,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将继续下降,电力需求增速会进一步回落到3%左右 □主要耗煤行业短期内仍将继续调整,煤炭需求在二季度后可能有所好转,但需求增速将明显回落,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 □全球石油需求明显放缓,可能出现负增长,国际油价仍将大幅波动;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其中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将会明显体现 受需求减缓和主要高耗能行业库存调整等因素影响,去年下半年能源价格涨幅明显下降。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下半年,煤油电价格指数开始大幅回落,12月煤油电价格指数已从8月份的126.8回落到96.2。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美国等主要国家的石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加之美元对主要货币升值幅度较大,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开始大幅度回落,12月份WTI月平均价格(普氏现货)回落到44.27美元/桶,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51.5%,比2008年7月份的历史最高均价下降93.35美元/桶。目前国内原油出厂价格按照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每月调整一次,而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则由国家发改委确定,下半年,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过程中,国内成品油价格直到12月19日才开始下调,受此影响,下半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同比涨幅明显高于原油价格涨幅。从2008年7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上调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从8月20日起,又将全国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受此影响,下半年各月电力价格涨幅高于上半年。 对2009年能源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 2004年以来,国内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到2007年,能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2008年下半年以来,能源需求增速大幅回落已成为影响能源供求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2009年,能源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仍主要取决于能源需求的变化。 第一,用电需求增速将继续回落。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0%以上,工业用电量的波动是我国电力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工业生产面临国内外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1997年亚洲金融(行情,资讯,评论)危机发生后,1998年世界经济增速比1997年增速低了1.5个百分点,由于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力度远大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因此,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或进一步回落;国内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在2009年3月份之后才可能较明显显现,且国内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调整尚未结束,因此,我国经济在短期内仍面临下行压力,这必将带来国内工业品出口增速的回落。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形势,预计2009年工业生产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但全年增速会低于2008年,工业用电增速也将会低于2008年,预计2009年电力需求增速会进一步回落到3%左右。 2008年,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051万千瓦。从近年来电力投资情况分析,预计2009年新增电力供应能力仍将保持7000万千瓦以上。由于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电力需求增速明显回落,预计2009年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同比将继续下降。 第二,2009年煤炭需求增速将明显回落。火电、钢铁、水泥和化工四大行业耗煤量占我国每年原煤消耗量的90%左右。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工业、特别是四大主要高耗煤行业生产增速的快速回落,导致煤炭需求也大幅下降。从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短期内工业生产难有明显回暖迹象,主要耗煤行业短期内仍将继续调整,而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也不利于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需求的增加,因此,预计2009年一季度煤炭需求仍将下滑。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约有2.5万亿元投向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这将直接带动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需求,进而带动煤炭、电力需求的增加,预计政府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大规模投资效果将在2009年3月份后逐步显现,煤炭需求在二季度后将可能有所好转,但全年煤炭需求增速仍将明显低于2008年,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第三,国际油价仍将大幅波动,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石油需求减少,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暴跌的直接原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均已陷入衰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由于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出现负增长。 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上涨,但大多数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却持续下降,2007年,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日产量为3352.4万桶,比2002年减少150.4万桶/天。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过程中,非欧佩克国家产油量的下降,表明其受资源条件所限,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力在不断减弱,未来全球石油产量的增长将主要依靠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但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欧佩克开始执行减产220万桶/日的决定,这表明欧佩克正在积极实行限产提价政策。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际石油公司的开采成本已明显提高,如考虑税金因素,国际石油公司的平均开采成本已接近40美元/桶。 在全球石油需求明显放缓、甚至可能会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将会抑制油价上涨。开采成本的提高和欧佩克对国际石油市场影响力的增强则表明:油价上涨空间明显大于下跌空间;而地缘政治局势、美元汇率、期货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变化则会继续对国际油价短期内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预计2009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的状况不会改变,全年油价走势很可能是前低后高。 2008年12月,我国出台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自2008年12月19日起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开始发挥作用。2009年,如能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水平,预计成品油市场竞争会日趋激烈,其中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将会明显体现。 政策建议 在能源需求短期明显回落的新形势下,建议抓住短期内能源市场供过于求的有利时机,加快调整能源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一是要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资源采收率低的小煤矿的关停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炭行业的集中度;二是在电力装机容量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对高耗能小火电项目的淘汰进程,推进电力行业节能降耗。 能源价格变化对能源市场供求形势和能源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指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要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变化。建议抓住能源价格大幅回落的有利时机,推进电力、天然气和电煤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电力、天然气和电煤的市场价格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