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车辙中的应用 |
来源:山西交通科研院网 发布日期:2009-1-5
|
摘要: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并很快开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薄层,在我省高速公路养护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及路段铺筑,对微表处技术应用于沥青路面修复车辙、施工工艺、混合料选型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表处 修复 车辙 一、概况 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于1998年3月开工,1999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4.1km,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km/h。南过境高速公路是吕梁、太原地区煤炭运输的咽喉。自建成通车以来,承担了繁忙的交通运输,随着我省高速公路骨架的初步形成和环太原高速公路网的连通,加之近年来大型运输车辆的增多,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的运输负荷再度加重,路面使用功能大大降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车辙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根据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病害状况,结合微表处特点和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规范,为保障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快捷及道路美观。2006年7月,开始对南过境高速公路路面进行微表处工程。 二、 微表处材料的选用 1、设备 采用美国VSS封层车进行施工,在实施摊铺前,应先对摊铺车骨料、SBS改性乳化沥青、填料等进行标定,确定摊铺车的计量满足设计生产配合比的要求。 2、材料 (2)其它材料
本工程采用的水为自来水,填料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主要作用是调节乳化沥青的破乳速度,要求无受潮结块和颗粒。
三、微表处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1、矿料级配计算
根据集料筛分结果,计算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配合比。
2、最佳用油量的确定
按照确定的矿料配合比,以及《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66-95)推荐油石比范围,选择6.0%、7.0%、8.0%、9.0%、10.0%五种油石比,对MS-3、MS-2分别进行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湿轮磨耗试验确定沥青的最低用量,负荷车轮试验确定沥青的最高用量。
3、最佳用水量的确定
通过粘稠度试验可以检验施工的和易性,确定微表处混合料的最佳用水量为:MS-3混合料为5.0%,MS-2混合料为7.0%。
4、试验配合比
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确定最佳用油量为MS-3混合料为7.5%,MS-2混合料为8.0%(沥青占矿料的百分比含量),该改性乳化沥青的固含量为62.6%,所以最佳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12.0%与12.8%。
四、施工工艺
1、原有旧路面的处理
(1)裂缝处理 对0-5㎜裂缝首先采用扫帚和毛刷进行清理,然后用森林灭火器吹掉尘土,再灌改性乳化沥青;对大于5㎜裂缝,待清洁干净后,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充裂缝。
(2)车辙处理 在旧路面上,对深度在15㎜以下的轻度车辙,直接进行微表处;对深度在15-25㎜之间的中度车辙,先用1.4m车辙摊铺箱进行车辙填充,然后再微表处。
2、施工放样
在正式施工前,要放样划线,确保摊铺车按道行驶,摊铺车道线顺直。
3、摊铺车摊铺稀浆混合料
拌好的混合料流入摊铺槽并分布于摊铺槽适量时,开动摊铺车匀速前进,需要时可打开摊铺车下边的喷水管,喷水湿润路面。摊铺速度以保持混合料摊铺量与搅拌量一致,一般控制量在1.5-3.0 km/h。
4、手工修复局部施工缺陷
稀浆混合料摊铺后的局部缺陷,应及时使用橡胶耙等工具进行人工找平。找平的重点是:个别超粒经粗集料产生的纵向刮痕,横、纵向接缝,起、终点等。
5、初期养护
稀浆混合料摊铺后,在开放交通前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开放交通时间取决于粘结力的指标,粘结力达到2Mpa时可开放交通。
五、微表处铺筑效果检测
六、体会
1、加强文明施工,避免稀浆混合料污染原路面,废弃料应及时清理干净。
2、伸缩缝处理 摊铺前先清理干净,用宽胶带贴住伸缩缝,摊铺完后沿伸缩缝两侧切5㎝,切成斜面,将胶带接掉。
3、微表处对旧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具有较好的效果,如果路面发生推移性车辙,在采用多层摊铺工艺后进行微表处施工。
4、修补车辙路段,应在第二天修补混合料成型后,再进行微表处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