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干线公路“美容”三年好路率近九成 |
来源:中国公路网 发布日期:2008-12-23
|
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树形象”,这是“十一五”之初,陕西省公路局确立的全省公路养护管理阶段目标。三年里,陕西不断加大养护投入,强化行业管理,创新工作举措,路况变化令人眼前一亮:干线公路好路率从2005年底的85%提高到目前的87.45%;所创建的观景台和21个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让群众出行更加舒适。 变“尽铁打镰”为“按需投入” 2006年,陕西建立新的公路管理体制,理顺了省公路局-市交通局(收费公路企业)-市公路局的公路养护与管理行业工作关系,强化了省公路局的行业监管理职能。在大公路大养护的行业管理理念下,按照陕西省公路管理行业工作规程,明确各级交通部门、公路管理机构、收费公路企业在公路养护与管理中的工作职责、工作联系和工作程序;强化了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从思想上、工作上、资金安排上,将养护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养护投入上,变“尽铁打镰”为“按需投入”,连续三年干线公路养护投入超过32亿元。这在陕西公路养护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兄弟省份,即使东部发达省份也是很少见的。在强大的资金后盾下,陕西通过实施“以强化路面养护为中心的全面养护工程,以危桥险路治理为重点的公路安保工程,以机械化和信息化为重点的养护技术创新工程,以提高通行能力为重点的公路畅通工程,以绿化美化和资源节约为重点的公路环境优化工程,以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为核心的养护管理示范路创建工程”六大养护工程,全面提高了公路路况质量和安全通行能力。 示范路引领精细化养护 精细化是提高养护质量的有效措施。三年里,陕西公路部门以养护管理示范路创建为契机,细化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排水、沿线设施、绿化等养护作业标准,科学制定养护方案,改进养护工艺,规范养护操作,统一质量要求,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全面养护、科学养护得到有效加强,共建成养护管理示范路3417公里。并且,通过养护管理示范路的实施,总结出了实现陕西公路管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措施--“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实现了养护观念从“养坏路向养好路”的转变,养护方式从“发现病害、处理病害、疲于维修”的被动性、突击性、分散型向主动性、预防性、集约型转变,养护任务从计划管理向合同管理转变,为打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在示范路创建中,大力推广“旧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旧水泥砼路面就地碎石化再生基层”等技术,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降低养护大修与改造成本;积极引进推广骨架护坡、窗孔护面墙、三维网植草防护等技术恢复边坡植被,尽可能修复公路建设过程对沿线环境的破坏。加强同步碎石封层、微表处、路面灌缝等预防性养护措施,延长公路全寿命周期。同时,以“路中精细、路侧宽容、路外和谐”作为日常养护工作目标,努力展现公路人的人文关怀、展现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以公众出行需求为服务根本 结合现代交通发展,陕西公路部门不断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拓展服务领域,最大限度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按照“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原则,在干线公路依托沿线道班建设了21个为司乘人员提供住宿、医疗、旅游、加油、车辆修理、餐饮服务、人车救助、路况查询等社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停车、加水、洗车、入厕、休息等实体服务为一体的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展现了“陕西公路”服务品牌形象。干线公路综合服务区的建立,让司乘加油休息不再东奔西跑,而且还可以免费上网。2007年成立了路网调度机构,完善路况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统一信息收集与发布,圆满完成了公路水毁、清明祭祖、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等交通流调度工作,提升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能力。 陕西省公路局副局长张东省介绍说,“十一五”后两年,养护管理将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深化行业改革,强化行业管理,全面提升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省厅确立的“打造一流路况、一流服务,力争十一五末跻身全国前列”干线公路养管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