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企业“内外互补”赢得新市场
  本报讯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海啸”冲击,江阴制造业利用自身优势“内外互补”,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使江阴市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完成销售3340亿元,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所谓“内外互补”,就是科学预判经济走势,敏锐捕捉有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协调国际国内市场。在江阴市的宝利沥青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受原料价格波动和粗放式竞争影响,我国许多道路用沥青行业企业出现了亏损,国内工程的价格也降到历史低位。在此形势下,该公司迅速转变思维,展开“内外互补”战略协调国际国内市场。当该公司就捕捉到“北非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正在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的信息后,随即组织精兵强将“公关”北非,从而成为我国第一家到国外承担高速公路沥青生产加工的企业。“目前,宝利公司的订单已经覆盖到了2009年全年。”

  宝利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汪红兵坦言,率先走出国门,为宝利赢得了宝贵的“作战时间”。在成功接下阿尔及利亚的高速公路工程后,宝利乘胜追击,快速进入摩洛哥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北非最大的中国沥青供应商。新市场的开辟,带来的不仅是源源不断的订单,更对宝利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倒逼作用。汪红兵说,这些非洲国家原来都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他们采用的产品标准都是欧盟标准,因为欧盟标准比中国标准高得多,因此公司就按照欧盟标准给客户生产加工产品,反过来,客户给予公司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江阴新桥镇的宝力轻钢公司同样也是新市场的受益者。在为国内企业配套生产大型H型钢的基础上,该公司专门引进英国先进工艺,率先面向北欧严寒地带和北美地区开发生产特种高强度管桩产品,新产品每年可为企业带来5000万元的利税。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与“淘金”国际市场相比,还有不少传统企业也同时加强了对国内市场资源的争夺,如江阴红柳床单公司,就是发挥自身技术和设备优势,转动内销“车轮”,开发价格适中、市场潜力较大的大众化规格产品,仅此一项改革,目前已实现了“外贸损失内贸补”的目标。

  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江阴制造业各展优势展开“内外互补”的高招,不仅从容应对了“金融海啸”冲击,保持了企业发展的整体平稳态势,也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良性发展。江阴市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江阴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434亿元,实现利税292亿元,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