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路的路面又烂了,且烂得很严重,行车需小心翼翼。连日来,不断有驾驶员向本报投诉中兴路是“渝中最烂的路”。 渝中区相关部门每晚都对这条路进行修补,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条路在铺路的时候,没有铺基层,只铺了面层。昨日,主管部门道出了这个让人惊讶的事实。
中兴路这边修那边烂 入秋以来连续的两场秋雨,让中兴路的路面变了样:雨后,路面出现了被洪水冲刷出的沟,特别是在下坡转弯处和靠近渝中区法院门口附近,沟壑已经能“陷入”车轮;到处出现一两平方米的路面沥青混凝土“不翼而飞”的现象,路面上多出来的则是很多的碎石,车辆在碎石上打滑,常有擦刮事故发生,让这条本来就堵车的路更堵了;路面还多出来了一个个隆起的小坡。
作为进出解放碑门户的中兴路,路面竟然如此破损,让过往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了速度,颠簸前行,驾驶员除了埋怨,纷纷质疑这条路的质量问题。
最近几天,每晚深夜,渝中区相关部门都派出人手,清扫这条路上不断产生的碎石,并对路面坑洼特别严重的路段进行“方块”式的填补。但这里补好了,那里又烂了,补路补得相当辛苦。
实际上,这条路在去年末也出现过严重的破损,破损路段和今年相似,只是今年的破损程度比去年更厉害。
当年修建时没铺基层 中兴路是2006年底进行道路“白改黑”的,也就是将原有路面改造为改性沥青混凝土(SMA)路面,为何这条路这么快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破损呢?上周五,记者就此走访了渝中区市政绿化局,得到的答案让人吃惊。
“重庆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都是铺两层,一层基层,一层面层,但中兴路的路,只铺了面层,没有铺基层,这是这条路出现破损的根本原因。”渝中区市政绿化局市政科科长冯明友从技术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少要铺9厘米厚——在打过孔的平整地基上,先铺5厘米厚的粗颗粒沥青混凝土,再在上面铺4厘米厚的细颗粒沥青混凝土。“重庆的道路‘白改黑’基本上都是这样施工的。”
“因为没有这样铺,加上这段路有8度的斜坡,又带有转弯,再加上解放碑各工地上的重载车多数要碾压这条路,一刹车,车轮就‘搓’得面层和路基之间发生滑动。”
冯明友指着缺少了面层的路基说,“以前的路面已经摩擦得光滑得很了,直接铺上沥青面层,哪里粘合得住!”
市政科一位工作人员补充,夏天和雨天,都会加重对路面的破坏。因此,秋雨过后,路面开始烂了。路面上那些隆起的小包,行业上称为“涌包”,就是沥青面层移位后被挤压到了一起,这说明路面已经毁坏得相当严重了。
年底将进行扩宽改造 据了解,中兴路和凯旋路的路都是渝中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铺设的,但凯旋路却没有用中兴路那样的铺法。
说到两年前为何在中兴路这样铺路,冯明友叹气道出了两个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缺钱,当时只拿到了100多万的修路费,资金缺口1/3左右,只够铺一层沥青,为了行车,所以只铺了面层;第二大原因是当年有来自北方的“专家”称,在北方平原,可以只铺一层沥青,后来证实这种铺法不适合重庆有坡度的道路。
目前,中兴路每年的修补费都超过10万元。如果要重新铺路,这层“面层”需要全部打掉,铺好基层后,再铺面层,这将造成100多万的资金重复投入,是巨大的浪费。
冯明友说,中兴路的扩宽改造年底就要上马了,区建委即将开展这一工程,路面改造将在道路扩宽后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