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途经4市17县 山西沿黄干线公路建设进入尾声 |
来源: 发布日期:2008-10-10
|
黄河自偏关龙口进入山西后一路南下,所经忻州、吕梁等地的不少县区都交通不便、贫困落后,沿黄干线公路的修建有望改变这种状况。沿黄干线公路2006年奠基,起于偏关县万家寨,终于平陆县城,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7县,设计长度957.14公里。目前全线建设已进入尾声,各工程段桥隧、关键路段等主体工程在9月至10月间陆续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全线主体段落可以通车。 国庆长假前夕,本报记者前往忻州市偏关、河曲、保德等地,走访公路建设现场,走访相关人士,感受这条直接影响着沿途600万百姓生活的大通道。 现场走访:险境架桥背着钢筋下沟底 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在距离偏关县城5公里的南沟村山凹里,沿黄干线偏关磁窑沟村到偏关县城段正在进行路面铺装工作。 一辆辆装满铺路料的卡车往来拉运着沥青石子拌成的料。二十多名铺路工人有的忙着平整路面,有的开着压路机进行碾轧……工人康春民说,由于要赶工,最近他们每天要在路面上工作十多个小时,午饭由专人送到工地,晚上10点左右才回到距工地5里多远的吕家窑村休息。 铺路是件辛苦的事儿。“尤其是在盛夏,就跟在火鏊上干活一样样的!”康春民说,火辣辣的日头悬在头上,气温达三十多摄氏度脚下刚出炉的沥青更有近百摄氏度的高温。 为了保证路面铺设质量,工人们还要用轧路机来回碾轧6—8遍。康春民表示,赶工期的同时,工人们对质量可是一点儿不马虎。 两三天就穿烂一双鞋 偏关县石城村附近的寺沟大桥工地,十几名工人正紧张地进行桥面施工。满头大汗的工人刘建峰拎起一块已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毛巾擦了擦脸,猛灌了一通凉白开水。 寺沟大桥是沿黄干线忻州段地势最为险要的一座大桥,设计标准为5跨洞,长175米,最高桥桩为50米。今年年初,当施工人员到达大桥工地时,发现由于地形复杂,根本无法将工程机械运到沟底。十多名工人挖出一条羊肠小道,人工将材料背到沟底。“大桥最初工程是打桩基,就是灌注桥桩以下埋在土中的部分,大约有14米高。”刘建峰和他的工友们背了整整一个月,才运足了打桩基用的材料。“全部五十多吨的钢筋,人力运到沟底后用滑轮从打好的桩基窟窿吊下去,再用麻绳把工人放下去组装。那段时间,我们两三天就能穿烂一双鞋,工棚后面烂鞋扔了一大堆!”刘建峰说。 全线扫描:难度再大全线主体工程年底也能建成 “全线主体工程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忻州、运城境内个别小段落因特殊原因明年修建。”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沿黄干线公路实际建设中,各标段施工线路变动很频繁,因此建成后实际长度与设计的957.14公里将有出入。 忻州:山沟上建起22座桥 包括寺沟大桥在内的沿黄公路忻州段的桥梁将陆续于10月份建成,线路也将随之贯通。标段技术负责人胡俊飞介绍,忻州段有桥梁22座,涵洞185道,各桥梁都坐落在险峻的山沟里,修建过程十分艰苦,由于地势崎岖,用于筑桥的箱梁甚至无法找到大面积的停放场所,有时只能停放到公路上。 吕梁:分布9条隧道 沿黄公路干线吕梁段目前已进入路面铺油阶段,预计10月20日左右可全部建成。工程管理处负责人郭兵兵表示,公路在吕梁境内要途经兴县、临县、柳林、石楼4县,“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地形复杂。全段的隧道数量共有9条,远多于其他市,总长度2.3公里,其中最长的隧道596米。”复杂的地形造成公路施工过程特别艰难,很多路段都是用铲车硬生生在石坡上挖出路基。 临汾:土质疏松阻施工 目前,沿黄公路临汾段已进入路面铺设阶段,主体工程预计会在10月上旬建成。工段负责人杨英俊介绍:“沿黄干线在临汾境内途经永和、大宁、吉县、乡宁,全线共有30座桥梁。施工中最大的难度是不少路段的土质非常疏松,造成施工中的压路、打路基难度非常大,施工人员要付出更大的力气去稳固路基。” 运城:多数路面铺设完毕 沿黄公路运城段今年3月份开工,是4个工程段中开工最晚的,目前大部分路段路面已铺设完毕。工程负责人吉王屹介绍,运城段全线有3座大桥,主体工程10月底通车。“运城段经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等县,地势地形比较复杂,施工难度很大,工人们大都在野外干活,三四个月回不了一次家,但大家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未来展望:交通不再“拖后腿”迎来发展机遇 家住偏关县城的刘胜利今年三十出头,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到河曲,走的是一条破破烂烂,没有硬化的土路,后来土路成了柏油路,但在拉煤大车的碾轧下,没几年公路就变得坑坑洼洼。这次沿黄公路修好后,路面更加平整,还加宽到了10米。“原来偏关到河曲得一个多小时,听说新路修好后,40分钟就到了。”刘胜利高兴地说。“沿黄干线公路所经县区大都是贫困县和革命老区,交通条件非常落后,不少县如偏关、河曲、保德之间,只有一条等级很低的公路,有的段落甚至不到5米宽。”山西省公路局有关人士表示,沿黄干线公路将极大地改善忻州、吕梁等地县乡百姓的出行条件。 沿黄干线不仅可以方便沿途百姓的出行,也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在河曲段楼子营村记者看到,沿黄干线公路上每隔一段就可看到排水口。有关负责人介绍,施工部门于路面下铺设了纵向800多米的排水管,“以往一到下雨,从高处灌下来的水无法排出,常常流进路边住户的院子,有了排水渠,百姓就能摆脱雨天泡泥水的日子了”。 “沿黄公路还将为不少县区的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省公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沿黄路修通后,将为临县碛口、吉县壶口瀑布的旅游发展,柳林境内的煤炭运输带来极大利好;国家级贫困县石楼今年勘测发现了一个大煤田,公路畅通后这里的煤炭产业发展也有了契机;乡宁、河津等地的煤炭、炼焦等产业,也将搭上发展快车道。 山西省交通厅有关人士表示,沿黄干线公路修通后,我省纵贯南北的干线公路就达到4条,干线公路网更加完善。同时,沿黄公路是连接通往豫陕内蒙古3省区15座黄河大桥的纽带,它将对加强东中西部交流,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推动黄河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沿黄干线公路还将有利于我省的能源、原材料和农业基地建设,推动晋西北煤田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