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探讨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以及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研究分析,探讨现阶段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体制改革、技术管理、养护机械化等方面,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迅速。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年限的增长,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管理处于体制转变的起步阶段,在这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各地都在探索之中,虽然累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普遍采取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使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也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状态。随着路网的逐渐形成,多种体制并存、多元管理已开始阻碍高速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实行“管养分离”,使高速公路养护逐步向社会化、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简介
美国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以州及地方政府为主。管理与养护分离,建立了养护承包市场,养护承包公司可以跨地区承包各类等级的公路养护任务。管理机构往往把养护工程承包给私人养护公司,并以业主身份负责承包工程的谈判,监督合同的执行和验收工作,这种做法能有效节约资金,并能保证养护工作优质、高效完成。
法国高速公路由国家高速公路公共机构统一管理,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建设、养护单位。有专门为养护服务的机械公司,这些公司独立于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机构之外,与养护部门建立设备租赁关系,有利于高速公路养护向专业化、机械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总之,美国与法国养护管理体制多为管理机构负责高速公路的管理工作,起宏观决策作用。道路检测、评价及道路使用性能预测等具体技术工作则主要由养护社会咨询企业承担,具体的养护作业交由专业化、社会化的养护公司承担。
 
二、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多年来,国内一般公路一直采取公路局、公路总段、公路段,即集路政、养护、施工管理为一体的三级公路养活机制。近年来开始的养护机制的改革,重点在精简机构、事企分开、养管分离,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养护生产方式,培育养护市场。
而高速公路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方式不同,以及受不同时期国家行政与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形成了多种规模,呈现多元话的格局。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1、按管理机构职能划分
(1)统一直管型:管理局(或总公司)是各省、市、自治区负责高速公路管理的机构,在省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高速公路行使各项管理职能,其内部设置的养护管理部门对下层(处、所)养护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2)自主经营型:由于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而连带产生的多样化养护机制之一,依照投资方式,一(段)路自成体系,形成一个独立的高速公路公司。政府主管部门只对其行使有限的行业管理或指导,各路段管理部门(公司)按照自己的方式独立经营。
2、按工作性质和业务关系划分
(1)管养一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公路的性质归属于公益事业,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实施由公路管理机构一并负责,是一种集管理与养护施工为一体的养护体制,简称“管养合一”。
(2)管养分离型:所谓管理层与劳务层相分离的“管养分离”形式,是指养护的管理职能与养护施工相分离。管理单位不养自己的施工队伍,只配置人数少但精干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性管理,管理部分以业主的身份、以合同或协议委托的方式参与养护工程的技术、质量、工期、造价等管理,但不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劳务层的产生则采用招聘、招工、招标方式,由符合资质的独立的专业化养护公司承担.这种管理模式,管理层与劳务层是对等的合同关系,而没有隶属关系,摈弃了一般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大、设备全、人员过剩、机构臃肿、养人不养路等诸多弊端。
 
三、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是北京—珠海国道主干线穿越湖北的路段,是国家“九五”和“十五”交通重点建设工程之一。由湖北省北段、军山长江公路大桥和湖北省南段三大项目组成,总里程339公里,于2002年9月全线通车。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负责该路段的营运、养护、监控、路政管理和经营开发等工作。其中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全线339公里的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安设施的保养维护。
(一)养护目标任务及特点
1、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目标是:保持道路主体技术等级不降低,绿化工程及沿线设施总体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技术进步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养护质量指数MQI≥90,各分项指标(PQI、SCI、BCI、TCI)不低于85。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规范有序的养护技术体系和工程市场体系运作正常,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管理机构从以下方面开展养护管理工作:一是坚持日常养护,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道路及其沿线设施的完好及路容路貌的整洁美观,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畅通的行车环境。二是采取正确的工程技术措施,加强预防性、周期性养护,合理运用养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原标准偏低或有缺陷的路段进行改善,提高使用质量、服务水平和抗灾能力。四是加强养护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建设,建立健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通过采集路况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以及预防性养护的科学性。
2、养护管理特点是:一是坚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桥梁养护为重点,全面养护的原则。二是养护数据采集信息化、养护机具机械化、养护施工专业化、质量监理社会化、养护监管规范化。
(二)养护机构设置特点
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行二级管理,管理处设立工程养护科,负责养护工程的宏观管理,下设三个养护管理站,负责养护工程现场管理。同时引进社会监理强化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管理,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保体系。具体职责如下:
1、工程养护科:主要工作是高速公路养护规划、养护计划、养护招标、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建立养护质量标准和技术方案、计量和支付、科技开发和应用、养护管理系统开发应用、养护培训等。
2、养护管理站:主要工作是负责养护合同管理和现场控制,包括路况巡查与数据采集、养护工程计划编制上报与实施、质量监督与检测、日常维修保养监管、工程统计与计量支付、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工程交工验收、应用与开发新技术等。
3、监理单位:主要工作是建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现场质量、进度、费用监管,检查承包商合同履约情况,审查中期支付证书及合同中止后任何款项的支付证书,参与工程变更、违约及索赔的审查,对原材料及工程项目进行试验检测,负责季度养护质量评定等。
(三)社会化养护管理举措
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是湖北省高速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试点。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管理处为了改变传统的养人不养路的局面,切实将养护经费用在公路养护上,于2003年底将全线339公里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择优秀的养护施工队伍。养护施工时间为2004年至2008年,养护金额高达2.5亿多元。此次大规模养护招标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养护行业属于首创,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坚持社会化养护方向,彻底实行管养分离。该工程以长江为界分为3个标段,即北段、南段和全线所有的桥梁段,每个标段工程量均近亿元。一次性招标5年的养护工程施工,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养护企业,能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提高养护质量,对国内养护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2、突出高速公路养护专业化特点。将工程内容分为路基路面、绿化、交安设施、桥梁四大块,既突出了中标单位的专业性,也形成良好的技术支撑。
3、建立养护工程质保体系,引进社会养护力量及社会监理单位,形成“业主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工程质保体系。
4、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通过市场竞争促使施工企业从管理和技术上创新改进,从而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
5、彻底抛弃养人不养路的落后养护局面,使养护资金真正地用到提升道路服务质量上来。目前管理处从事养护管理员工不足40人,担负着339公里高速公路的日常、大中修及专项养护工程的管理任务,这样精简高效的养护管理团队,在全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行业中并不多见。
 
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展趋势
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就决定了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发展不能简单的照搬国外做法。但国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根据对上述国内外养护管理体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实行社会化运行模式,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在确保养护质量的同时降低养护成本。因此、随着高速公路路网的逐步形成及管理体制的深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然走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高速公路自身特点的市场化道路,逐步实现事企分开、管养分离、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今后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将呈以下发展趋势:
1、从重建设、轻养护到建、养、管并重的思想转变。
公路建设规模是有限的,而养护期限是无限的,在高速公路建设高潮过后,全面养护需求将随之而来,养护工作的好坏对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和运营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有超前意识,提前实现从重建轻养到建、养、管并重的思想转变,为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体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从管养一体到管养分离,推进养护社会化、市场化。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发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的特点。
3、完善政府对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督。
在培育和发展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监督机制,加大政府对国有基础设施和投资效益的监管力度,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益。
4、养护工程决策逐步由经验决策转向专家系统决策。
随着高科技仪器的发展,专家决策系统将会逐渐普及。利用各种高科技仪器检查公路,准确性高、速度也很快。采用电脑分析处理,会把各处受损情况、修补方案、所需费用以不同的起来表现出来,供管理人员选择决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自动化。
5、养护质量评价标准逐步从“好路率”向综合服务水平方向转化。
高速公路养护的目标应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除了路况评价之外,还应包括安全、经济、舒适、快捷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公路线形、道路断面、路面性能、安全设施、养护组织、综合服务等多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指标。
 
五、结束语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