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浅论 |
来源: 发布日期:2008-4-8
|
摘 要: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处于试点阶段,技术要求还在探索中。为推动与规范石油化工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者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的着手,尝试性地论述了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技术要求,内容包括工作重点、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的主要章节等。
关键词:石油化工 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重要作用。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是局部的,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单纯的建设项目扩展到发展规划,使环境影响评价积极参与综合决策,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法律保障,可有效防止区域、全局性的污染失控和生态破坏。
目前,规划环评已开始进入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程序。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5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06]109号),要求积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石油化工是当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国有石油企业提出了持续有效较快协调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要求,正在积极开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全面履行所承担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责任,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鉴于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具体的技术要求还在探索中,因此有必要认真开展研究,并在技术上推动和规范该项工作。 1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对规划进行环境可行性评估的工作,最终得出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行与否的结论。即在规划层面及论证的实施上,能否满足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从技术上论证和促使规划满足环保要求, 明确其环境责任及应采取的措施,调整、优化规划方案。其工作目的与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着力分析规划在“布局、结构和规模”及“相容性与协调性”等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即:符合环境安全要求、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产业布局分析:体现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分析;环境与资源可承载的生产规模分析;规划与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政策法规的相容性、与其他相关规划间的协调性分析。
◆ 根据企业所处区域环境特征,指出当地环境与资源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与企业生产的关系,阐明企业环保与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结果、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与资源影响预测分析结果、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评估结果、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在规划层面上对企业现存的问题、企业生产发展,统—考虑提出克服环境与资源制约因素的措施、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配套消化新帐,清偿旧帐。保障规划资源环境目标的实现。
◆对规划方案提出环境可行的调整意见与建议。
◆ 提出重大不良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计划。对下一层次的规划或规划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包括可适当从简的内容、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的内容,以及环境准入条件。一般而言,对具体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充分分析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与规划阶段的变化情况(包括建设内容与规模、生产工艺、选址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工程分析、环保措施分析(包括规划要求的相应环保措施的优先落实)、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内容,其余内容可适当从简。
2 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石油化工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环境影响评价积极参与综合决策,有效防止区域、全局性的污染失控和生态破坏。对处于统一区域的相关石化企业要予以统筹考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满足国家能源需求安全,满足国家石油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划要求。
◆ 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我国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环境容量和生态功能区等均有较大差异。应根据上述不同情况,按照环境敏感程度,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提出适合的资源环境目标,指导企业制定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有效进行环保投入;结合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到可能的技术进步,合理、适当安排环保措施;减轻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的不良影响,以生态区划为优先,使规划获得环境许可。
◆ 注重规划自身内部的协调性分析,特别是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项目在规模上和建设时序上的匹配和适应,保证实时达到“配套消化新帐,清偿旧帐”的目的。
◆ 遵循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原则,注重反映规划环评在宏观、共性和普遍意义上的指导。评价指标与环境目标应结合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标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包括资源利用)的要求确立。
3 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参与综合决策,从决策源头有效防止区域、全局性的污染失控和生态破坏。
◆进行“布局、结构和规模”及“相容性与协调性”等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是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
◆ 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为下一层次规划或规划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包括对项目层次进一步明确和强化的内容。
◆ 为推动并规范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是十分必要的,如评价指标与环境目标体系的确立、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分析、大尺度下的产业布局分析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也需要相关规划、布局、结构、工艺等部门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发[2OO5]39号文.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0-2003).2003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57号文.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批试点工作的通知.2006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109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2006 [53方晓明等.中国“十一五”石化行业发展规划的环境制约因素及规划环评应起的作用.2006年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管理交流会论文集.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