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试用新环保技术修复“马路疤痕”
     近来,不少私家车主向媒体反映,南京中央路、珠江路、王府大街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上,路面出现不少坑洞,且形态大小不一,有的路边,在坑洞周围,还有长长的裂缝,车子行走在这些路面上,总能感到频繁颠簸,不仅对行车安全很不利,也容易对车辆形成损坏。还有一些家住城北的居民表示,除了城市要道马路上存在坑洞外,一些街巷窨井盖附近,也出现明显凹陷,虽然前些日子也看见有施工人员,前来修复“填埋”凹陷处,但过后完全没有“维护”修复措施,一些大型车辆碾压上去,很快又形成了新凹陷,感觉很像一些内分泌不调者,脸上长过“青春痘”后,一再复发,留下了无法消除的痘痕一样“难看”。

    记者了解到,年初大雪,给南京多条主次道路留下“遗憾”,路面上增加了数千个凹凸坑洞,不仅损坏了城市道路整体容貌,也给繁华路段交通通行能力平添几许烦恼。

    对于市民的诸多反映,南京市政综合养护管理处设施管理科负责人张伟昨天介绍称,今年1月20日起,南京就开始对一些城市主干道上出现的明显坑洞,进行修复填平,“当时只集中在城北一些大型车辆集中通行的路段,没想到才维修了几天,就开始连续下雪,由于大雪长期积压在路上,加上低温天气,沥青路面性能出现偏差,我们只能暂停维修,一直等到雪后才逐渐重新开始修复路面作业,正常修复作业才开始不到一个月。”

    天气转暖“整容”好时间

    张伟称,沥青路面最怕的就是两种天气,一是气温很高的炎夏,另一个就是气温很低的雪天,“前两年南京未下大雪,因此冬天我们只对道路进行普通维护,今年大雪后,一方面下水口被雪块堵塞,管道下水不畅,大量雪水积压在路面上,连续40多天路面都被浸泡在雪水中,沥青路面表层明显软化、出现变质,车辆再碾压上去,尤其是大量公交车装上了‘钯地’的齿轮防滑链条,很多坑洞因此形成。”目前,数百名市政养护人员正加班加点对主次干道上坑洞进行修复,并对一些次干道、街巷的“受伤”道路进行“整容”出新,并配合疏通雨污管道。

    市政养护人士表示,近两天天气转暖,正是道路坑洞“修复”、铺埋新沥青路面的大好时光,市政养护人员现已分组进行边修边补,针对不同道路坑洞的情况实施全面“整容”。“预计本月底之前,全市200多条主次干道及部分街巷,沥青修复施工将全面完工。马路上窨井盖周围的沉陷处,将主要通过人工平板填压的方式,改变不均匀沉降路面,还有马路裂缝,也将通过浇灌热油,让其间沥青膨胀、缩小缝隙。”市政人士表示,下月初之前,该市管网也将全面疏通,确保汛期,主次干道上不出现积淹水“后遗症”。

    新环保技术将试用

    昨天相关部门人士还透露,近期,南京将在新街口附近一些主干道上,试点使用“热力再生”等修复技术,用于马路坑洞或日常道路路面的修复。据了解,随着南京市区道路上车辆的增加,目前市政部门在道路养护维修上,花费了相当大人力物力,由于沥青铺面层的马路,受天气、雨雪等影响,很容易松软变质,或出现路层老化(如裂缝)等现象,而目前所谓的“定期维护”,实际就是把已老化的路面表层沥青,先铲除,再重新铺埋新表层,不仅容易造成对路面重复修复的浪费,而且被铲除的沥青也无法再次利用,成为污染型垃圾被丢弃。目前,南京市有关部门正在考虑使用一种类似于“沥青修复剂”的环保型材料,无须剖开道路表层,只要相应使用一种“热力烘烤”仪器,先将需要修复的路面“烤”热,沥青软化后,及时填加修复剂,再冷却、填埋1厘米不到的沙石粉表层,最后碾压修平,就能让原先凹凸不平或有裂缝的路面,快速修复现“新容”。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该项技术的投入及使用效果究竟如何,还不好下定论,相关的部门还在调研其“性价比”,是否更适合南京的主次干道,预计今年在相关道路上先行“试点”后,若确实能体现其环保养路的特征,有望今后在该市全面推广,届时,大量新型仪器上路作业,也将改变“人工养路”的传统方式。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