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沥青市场综述与2008展望 |
来源: 发布日期:2008-2-26
|
回首2007年沥青市场,可以用“波动”两个字来形容市场变化和经济现象,整体走势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格局,出现了“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特征。这其中虽然有偶然性,但也存在着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吃政策饭”,国家有规划、政府有资金、沥青才有市场。 一、2007年国内沥青市场综述 二、2008年沥青市场展望 在国际油价高位徘徊的当下,受惠于《能源法》的利好,沥青市场正面临着新一轮发展的难得机遇,撇开短期的涨跌不谈,世界油价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呈上涨趋势,到2001年以后涨势加速,大背景是全球性能源紧张。这次油价上涨,与上世纪70 年代由国际政治局势动荡造成的两次石油危机在性质上不同,世界进入了不可避免的高价能源时期。业内人士预测,国际原油价格将继续冲高,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加剧,价格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同时,国家节能减排任务愈发严峻,有关部门将提高对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的重视度。 国内方面,受原料价格强劲带动和重点工程的需求,地方炼油厂、沥青生产厂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公路道桥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2008年国内沥青需求总量可能达到1300万吨,所以整体需求较2007年并没有多大变化;其次是宏观经济环境整体看好。据权威部门预测,2008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11%以上的高位增长,下半年或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总体上看,支撑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变化,预计2008年我国GDP可望突破28万亿元,增长11%。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受出口放慢的影响将会有所回落,但受国内消费旺盛的支撑,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预计增长17.5%;第三是国际原油价格依旧在高位徘徊,预计2008年下半年表现强劲,再次突破百美元/桶;第四是国内供应商的产能有所降低。由于中国石化今年有七套焦化生产设备陆续开工,因此对石油重组分的调控能力将大大加强,如果2008年沥青价格过低,资源量也就会相应调整。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8年的沥青市场整体是向好的。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密切关注,2007年12月3日至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虽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流动资金会相对吃紧,对资金周转量大、利润小的沥青行业有较大的影响。2008年1月,央行出台政策,要求认真执行从紧货币政策,定下了基本基调。不过,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必将带动中国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沥青需求保持旺势,稳中攀升,整体格局向上,沥青经销商需保持信心,相信会有不错的回报。 我国的沥青生产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地方的小炼油厂四大部分组成,另外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的改性沥青生产企业,预计2008年这些企业的沥青产量将大幅提高。 预测2008年沥青产量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刺激了炼油厂的开工率,使原油加工量提高;二是冬储到来,由于目前沥青处于低价位,因此经销商纷纷抢购沥青,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沥青市场较为火爆;三是冬季我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适宜沥青路面的铺设,需求有所增加。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加强产品调控,各企业对沥青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模式进行了调整。中石油增加库存,改用户冬储为企业冬储,以便调控旺季市场;中海油调整产品结构,由冬储沥青改产燃料油;地方企业停止生产沥青,相应增产成品油。 进口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燃料油价格随原油价格上涨,也屡创新高,沥青价格受需求和价格影响,估计出现国际价格远高于国内价格,要低于2007年总量,进口减少。 总的来看,2008年沥青市场需求还将继续大幅增长,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城市道路、省际公路以及县、乡公路的建设改造需要道路沥青和改性沥青也将稳步增加,沥青市场继续向好,后市前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