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 |
来源:<<中外公路>>2007年05期 发布日期:2008-1-4
|
通过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集料级配的计算、设计、调整和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计算公式,给出了满足AC-16、SMA-16和Sup-12.5级配的i值范围,提出了综合考虑行车速率、累积变形量和最大永久变形量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影响的动抗压强度(DCS)指标,结果表明动抗压强度指标能较好地体现工程实际中车辙的形成规律,并有效提高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的区分率。 沥青混合料;变法;贝雷法;集料级配;动稳定度;动抗压强度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大大影响了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本文根据大量的室内试验和工程实践,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几个值得商榷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途径,以期能对沥青混合料设计有所启发。1 变i法的应用集料级配理论主要有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前者主要描述了连续级配的粒径分布,用于计算连续级配,后者则可用于计算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由此衍生的级配算法主要有w.B富勒(Fuller)提出的最大密度曲线、A.N.泰波(Talbo1)提出的由富勒公式改进的,z法、林绣贤教授在2O世纪7O年代提出的直接以通过百分率的递减率为参数的法、前苏联在i法和,z法的基础上提出的k法及主骨料与细料分取不同矗值的变矗法或折断级配算法和剔除其中一个或几个分级形成的间断级配算法。现有这些级配算法皆由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只强调级配达到最大密实度,没有考虑骨架结构的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