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我国高速公路日益严重的车辙问题,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和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初立项共同开展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维修关键技术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公路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该课题已经取得实用性成果,将于今年年底鉴定。该项研究针对路面车辙不同的成因和严重程度提出了不同的处治方案:
1 对于压密和磨损型车辙,采用微表处治直接填补修复技术 这类车辙一般都不太严重。如果没有其它的严重病害,其深度为1.Ocm时,可直接采用单层微表处填补修复。如果深度在1.Ocm到2.Ocm的范围内,则可直接采用复式双层微表处修复,摊铺宽度均为1.4m。如果车辙路面磨光或水损坏严重,则可采用单层微表处直接填补车辙,以后再用微表处对车道加铺lcm厚的罩面,以提高路面抗滑及防水能力和改善路况。 2 对于车辙深度在2cm以上的严重失稳型车辙,采用铣刨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修复技术 这一类车辙多由于上面层或上、中面层或上、中、下面层,高温稳定性不足而产生。处治时,先铣刨掉其产生车辙的各面层。铣刨宽度视车辙范围而定,一般单车道4m,双 车道8m。铣刨后,认真检查产生车辙的面层铣刨后露出的 下卧层状况,若有病害应酌情处治。 面层车辙和(或)下卧层病害处治后,车道整体铺筑改性沥青结构层,新铺结构的上面层4cm细粒沥青混凝土AC-13C+中面层6cm中粒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6—8cmAC-25C。 3 虽长坡、陡坡、弯坡桥桥面及匝道等特殊路段的车辙采用水泥沥青混凝土新技术 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亦称灌注式半刚性路面,是目前车辙防治的一项新技术。这项技术是首先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空隙率控制在15—20%,然后使用稀浆封层摊铺机将水泥乳浆“灌入”沥青混凝土层中,养生后形成半刚半柔性路面。 2004年~2005年运用上述研究成果对合安高速公路进行了车辙综合处治施工。合安高速公路于2002年9月建成通车,不到两年,由于高温和重型车辆严重超限运输等原因,其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破坏和不同程度的车辙。运用上述技术分别对其重车辙进行了有效处治,特别是合肥至安庆方向K116+700-K116+900坡道进行的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铺筑。经过两年高温重载行车检验,路况良好,基本未出现车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