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养护是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今年省交通厅提出的专业化、机械化、规范化养护的要求,有必要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特点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运营方式与一般公路有很大不同,其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由于高等级公路既是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等级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生命威胁。 2.养护作业的危险性。由于高等级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因此,养护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高等级公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必须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二、目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养护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拨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影响了养护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的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责任追究不利、监督不严、处罚过轻,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目前,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养护定额规范还不完善,养护工作缺乏严格的考核,计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高等级公路养护已配备了养护机械,但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合,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还没有形成规模推广使用。 三、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1.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进行物质存在形式(包括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原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已成为制约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突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顺管理体制。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实行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划。(2)真正实现管养分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培育开放的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改革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机制。(3)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市场。通过招标筛选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竞争机制,养护工程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的特点。(4)强化养护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设备配套、安全设施完善”的专业化养护队伍,保证养护措施落实,确保养护质量。(5)实现养护工程的科学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转变。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法规体系。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按照《公路法》的要求,加强路政管理,建立和落实路政巡查制度,全面落实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职能,强化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路产、维护路权。 3.提高高等级公路养护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1)制定一套高等级公路养护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使高等级公路养护工作程序化、科学化。(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使公路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公路养护更加经济合理。(3)积极推广使用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目前,高等级公路建设养护推广使用的改性沥青、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比较成熟的技术,要在今后的养护中大力推广使用。 总之,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不能因等级高、质量好而放松正常养护管理。实践证明,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高等级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