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牌中国发力下游业务 保障供应成最大难题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简称壳牌集团)下游业务总裁罗博·鲁茨10月29日向本网表示,壳牌集团将加速东方战略,同时加大在中国的下游业务的发展力度。这是罗博·鲁茨5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

在中国,壳牌在加油站、沥青、润滑油、化工、煤气化等方面都有所斩获,尤其是在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三个领域的成绩斐然。然而,罗博·鲁茨对这种多点开花的局面并不是十分满意。他认为,壳牌在中国的业务占壳牌集团的业务比例还非常小,希望能够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发展。  

与此同时,罗博·鲁茨还表示,壳牌在中国发展下游业务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供应问题,保障稳定的油品供应渠道将是壳牌下游业务发展的前提条件。 

供应难题 

在全球市场,壳牌共有加油站4万余座,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迄今为止,壳牌在中国通过合资和自营的方式共运营着500多座加油站,其中与中石化在江苏省的合资加油站有481座,壳牌持股40%。壳牌自有品牌的加油站有100余座。

但是,和其他的社会类加油站一样,供应渠道问题也一直是壳牌遇到的最大难题。2006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涨,再加上政府调控零售价格,使得壳牌的加油站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油品供应也出现了紧张局面。 

目前,壳牌合资加油站和自有品牌加油站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中石化,单一的供应渠道阻碍了壳牌在中国的下游业务尤其是加油站业务的发展速度。在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中,壳牌把供应问题摆在了最前面。“我们希望自己的加油站数量更多,但是前提是要有稳定的供应渠道。”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说。 

罗博·鲁茨表示,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希望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炼化厂。 

此外,面对如火如荼的民营加油站“收购战”,罗博·鲁茨表示将“不计形式”,但他并不愿意透露具体的数字。 

三大业务 

供应难题虽然使得壳牌集团在中国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壳牌还是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良好业绩。 

在罗博·鲁茨眼中,润滑油、沥青和化工三大业务在中国的成长最为迅速。2006年9月,壳牌成功收购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这使得壳牌在中国的润滑油市场上的份额迅速上升至第三位,使壳牌在全球市场的成品润滑油销量增加了8%。” 罗博·鲁茨说。 

此外,壳牌还即将在广东省珠海市新建一座润滑油调配厂,这将使得壳牌在中国的润滑油调配厂达到6家。“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建立世界级的工厂。” 罗博·鲁茨说。 

在沥青领域,壳牌的动作更快。2006年初,收购了科氏材料中国(香港)有限公司,使壳牌在中国沿海及内地的沥青业务翻了一番。同时,在中国拥有的12个沥青库也让壳牌沥青铺在了中国众多的大型高速公路上。 

与上述两大业务相比,壳牌在化工领域的投资是最大的。投资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是壳牌集团在中国最大的投资项目,同时也被业界认为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该项目壳牌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双方各持股50%,2006年初如期按预算正式投产。 

“2007年南海石化项目的开工率高达94%,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该项目已经出售了170万吨产品。” 罗博·鲁茨说。 

南海石化项目的成功,也让壳牌更加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道路。正是基于此,罗博·鲁茨提出了自己的东方战略,“我们的战略就是继续建立像南海石化这样的大型项目,加强与当地的合作伙伴的合作。”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