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采用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新技术 |
来源:河南省交通科技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7-11-7
|
日前,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城北一隅,阳光下,一条锃亮的黑色路面展现在记者面前。“你看这条路与沥青路有什么区别?”淮北市交通局局长范向东指着身边4米宽的村路问道。看着记者一脸的茫然,他笑着说:“这采用的是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新技术,它不仅提高强度,而且还节约投资、节能环保。” 范向东所说的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新技术是人工合成的环保材料(土质固化剂)和常用的胶结材料(石灰、水泥等)复合固结细粒土而形成的半刚性基层,无毒、无味、无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筑路材料。 据淮北市县乡公路管理处工程科科长谢士忠介绍,复合固结土做路面基层,其特点是路用技术指标优良,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尤其是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采用人工合成的土质固化剂可以替代大量的石灰、水泥、粉煤灰、碎石、砾石等传统筑路材料,节省资源、能源,节约土地,保护植被,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效益特别明显,是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交通技术之一。 “采取这项技术,完全是资金困难所至。”范向东介绍说,淮北位于皖北地区,下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和两个省级开发区及28个乡镇,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一五”时期,全市要建设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按每公里25万元计算,需要2.5亿元,除去省里每公里补助12.5万元,还需地方配套资金1亿多元。这对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20多亿元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大数字。为了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淮北市交通部门一直在不断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和经济、技术比较,最后决定采用复合固结土路面基层新技术。对此,市里拨出10万元专款,选择杜集区郭官村路作为试验段,全长5.3公里。 “通过试验,证明复合固结土是一种新型的道路基层材料,它不仅具有提高强度、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还节约工程成本。”谢士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一五”期间,淮北市要建设农村公路1000余公里,若使用复合固结土技术修筑500公里,即可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减少石灰用量4.5万吨。他说,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极大地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今年将在全市推广这一新技术,使农村公路再上一个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