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马”冲刺争“头马”——访四川正中路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遗良

说四川正中路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中路科)是橡胶沥青领域的一匹“黑马”,这种提法应该能得到道路行业很多人的认可。这个2007年6月才成立的公司,虽然至今不到一年时间,但谈及其在橡胶沥青领域内的影响和工程业绩,已经是让那些在该行业“打拼”多年的公司既无限期待,又十分嫉妒了。

正中路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何以有如此魅力和能量?通过两个小时的采访,该公司董事长杨遗良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创新型企业顺潮流而生,又飞速成长的故事。


                                                  公路行业刮起环保东风

“正中路科之所以能快速成长,这是我国国情、政策和橡胶沥青的特性决定的。”杨遗良介绍说。

诚然,一方面,国家早已提出“大力发展可持续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号召大家全力投入到“建设环保与节约型社会”中去,全面提倡“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多年的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表明,与其他路用沥青材料相比,使用橡胶沥青铺设的道路在延缓道路反射裂缝、延长道寿命、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路面噪音、抵抗重载交通和不良气候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带来了大量废旧轮胎,导致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利用废旧胶粉生产橡胶沥青,并应用于城市建设中,在顺应了这种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同时,也昭示了橡胶沥青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必然性。

既有资源储备,又有应用出路,这中间还缺少一个“媒介”,而这正是正中路科公司杨遗良等企业家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

“橡胶沥青的应用是未来公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越早进入该行业,就越能奠定规模化竞争的优势,这是正中路科为何要在行业内抢占制高点的原因。”杨遗良坚定地告诉记者。

正是这种国情发展的使然,技术特性的必然,使得正中路科在成立后短短1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正中路科已在四川、重庆、江苏等地建立了橡胶沥青项目生产基地,并以此为支撑,在江苏省道S340金坛段、重庆渝万高速公路万州长青段、四川双流新城区道路、成雅高速新津连接线、四川成龙大道(成都至龙泉)改造工程等项目中大展身手,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铺设的橡胶沥青道路路段长达50多公里,工程业绩增长速度居行业同类企业之首。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增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行业,增强交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李盛霖部长2008年1月5日在《全国交通会议》中针对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的重要布署,以及随后又召开了几次‘节能减排工作小组’的专题协调会议,公路行业吹来的环保东风,为像正中路科这样的公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杨遗良高兴地说。


                                                  有备而来 迎风而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成立不到1年时间的科技公司,公路行业的业主敢把工程交给正中路科吗?面对记者尖锐的提问,杨遗良给出了自信的回答:“我们是有备而来!”

早在正中路科成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杨遗良已经为该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07年年初,在正中路科成立之前,杨遗良凭借着自己对世界范围内橡胶沥青技术的生产与应用、以及国内的橡胶沥青市场状况的深入了解和把握,联合同济大学等科研单位,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并结合中国道路的实情进行技术改进,共同研发制造出了国内首台橡胶沥青生产设备。

2007年6月,杨遗良在四川成都成立了正中路科,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市场原则,正中路科构建了完善的技术合作及应用平台,并以丰富的科研成果资源为基础,面向道路行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和项目支撑,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正中路科迅速成长并很快在业内站稳脚跟提供了保障。

另外,杨遗良表示,正中路科成立不久,就受到很多投资公司的关注。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正中路科最终获得某投资公司先期2000万元的投资,这也创造了新公司成立仅半年即引进风投资金的又一成功案例,而且,根据投资计划,该公司还会相续向正中路科投资2亿元,以助正中路科在行业中的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在人力资源、设备和资金上提前做好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正中路科一切入到橡胶沥青产业,便如鱼得水,并很快在公路建设与养护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乘势而上 快速成长

2007年10月1日这个新中国建立48周年的大喜日子,也是正中路科极具意义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正中路科第一套自主研发制造的“移动式橡胶沥青生产设备”诞生了,这不仅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橡胶沥青整套设备的空白,而且也为正中路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设备基础。

“作为一家以‘道路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要想保持在国内道路行业的领先地位,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把道路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应用,才不会被市场淘汰。”杨遗良对正中路科发展的模式和方式进行了仔细设计。

此后不久,同济大学知名道路专家吕伟民教授、薛明教授相继应邀担任正中路科特聘技术顾问。作为道路行业的顶级专家,这两位教授不但在道路材料的科研与教学等技术方面都颇有建树,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他们的加盟,使得正中路科在技术上有了更稳固的基石和依靠。

如今,对正中路科而言,万事俱备,东风亦到,杨遗良等人也正谋划着正中路科更宏伟的未来。

杨遗良表示,未来5年,正中路科将借助资本运作的力量,加大企业资源整合的力度,计划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建立多个合资子公司,力争在全国市场做出优异的成绩,最终以实现把正中路科做成上市公司,同时把“正中路科”四个大字写遍中国道路行业!杨遗良对正中路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热浪之中 谨慎前行

如今,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业内人士不断奋力推动下,橡胶沥青在道路行业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正中路科也在这热浪中迅速发展壮大,但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杨遗良“热”昏头脑,他知道,在中国目前橡胶沥青的生产和应用环境下,正中路科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还有许多他们控制不了的未知因素。

“目前国内橡胶沥青市场还非常混乱,有些人以为:简单的把橡胶粉和沥青进行拌合就是橡胶沥青了;或者说买一台生产橡胶沥青的设备,就可以铺筑橡胶沥青路面了。其实不然,准确的讲,铺筑一条合格的橡胶沥青道路应该分为两个主要环节:一是能不能生产出合格的橡胶沥青;二是橡胶沥青能不能合格的应用到道路当中。这里面有着极为复杂的技术与经验问题,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我想是不能把橡胶沥青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或者做出来的道路也不合格,而这些都只会最终损坏整个橡胶沥青行业的声誉”。杨遗良担忧地说道。

诚然,由于我国目前在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领域还没有相关的国家规范和标准,这使得各地仿冒者都标榜自己生产的橡胶沥青是“正宗”的产品。而这些“正宗”产品一旦出现质量或技术问题,不但将给业主造成各方面的损失,而最终更是会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橡胶沥青身上,并开始诋毁橡胶沥青的性能和用途。

“所以在目前这种热潮下,我个人建议广大业主应该理性和慎重对待,严把橡胶沥青生产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优势,力争把每一条橡胶沥青道路都建设成优质工程。”杨遗良说。

“推动建立一个“橡胶沥青协会”来自律该领域内的企业、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和规范,这是正中路科最想为行业做的事情。”杨遗良介绍说。为此,他正在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国公路学会、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等相关部门联系,积极推动上述两项工作有序地进展着。

能看得出来,正中路科和杨遗良不仅仅是想做一匹橡胶沥青领域的“黑马”,他们还想担当维护“马群”秩序的“头马”!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