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路网项目选择充分考虑扶贫效果 |
来源: 发布日期:2006-8-4
|
7月25日至26日,在交通部与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召开的“农村公路发展及区域路网与扶贫”高级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们一致认为,要充分考虑区域路网的扶贫作用,通过科学方法平衡经济收益与扶贫效果,优选公路投资方案。 研讨会围绕我国农村公路发展以及交通部和亚行正在合作开展的亚行技术援助项目——“区域路网与扶贫”课题展开。“区域路网与扶贫”课题目前已完成最终报告草稿,共有区域路网模型等8个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区域路网模型引进了“贫困影响率”概念用来评估规划区域内的贫困人口能够利用或参与公路交通的程度,用数据直观地显示公路项目对贫困人口的贡献。区域路网模型通过运行采集的相关数据,帮助决策者综合考虑农村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在平衡经济收益和扶贫效果中筛选最佳公路投资方案。 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致辞中表示,交通部与亚行合作开展此项研究目的之一,是通过规划模型充分考虑公路项目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影响。课题成果将对今后我国区域路网建设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交通扶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目标、重点、标准和相关技术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和效率。 据悉,在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合理规划区域路网中的农村公路,提高整体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这种思路已经在我国一些省区得到采用并取得成效。以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的建设为例,该项目是使用亚行贷款并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方法的公路项目。从1999年开始,河北省交通厅委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对该项目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监测和评估。该项目共建设高速公路141公里,升级改造附近9个贫困县的232公里县道,修建121公里村连接线,修建12公里二级公路将高速公路与邻近路网连接起来。路网直接连接了170个城镇和5741个村庄,680万人直接或间接受益。1998年到2004年,项目影响区域内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740多元,而河北省农村年人均收入同期仅增加了约200元。 随着该课题成果适用性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及其推广应用,我国区域路网投资项目的规划将改变“单一项目”法,综合考虑路网总体效益与扶贫影响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收益与扶贫效果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