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中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高速公路拥有国。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养护技术得到广泛关注,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预防性养护是指在道路病害出现之前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有针对性地对路面预先养护处理,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的恶化速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1路面病害分类
按病害程度可为2类。一类是功能性破坏,即沥青路面面层出现小微裂缝、麻面、脱皮、泛油、沥青老化、路面渗水等轻微病害,造成路面的不平整和抗滑性能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期的功能。另一类是结构性破坏,即沥青路面面层出现严重裂缝、坑槽、沉陷,它是路面结构的整体或其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严重时可达到不能支承车辆的荷载。这2类破坏不一定同时发生,一般是先发生功能性破坏,而后出现结构性破坏。对于结构性破坏一般均需进行彻底翻修,但对于功能性破坏,可以通过修整、养护来恢复路面的整性和抗滑性,即通过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改善和提高沥青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以满足行车要求。
按病害发生的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早期变形、破坏阶段)为路面建成通车后的l~3年,该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变形、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纵、横向开裂,路基沉降引起路面沉陷以及局部出现坑洞。第阶段(变形、破坏稳定阶段)为随着路基变形趋于稳定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变形、病害通过治理以及沥青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不断地再次压实从而达到基本稳定。该阶段路面的变形、病害主要表为由于车辆轮胎对路面的不断磨损,其车辙增加,且在雨季中会出现少量的坑洞。第三阶段(路面使用功能砸坏阶段)为路面使用8-10年后,该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变形、病害主要表现为路面网状开裂,直到大面积破坏,路面的使用功能逐渐丧失。
沥青路面的变形、病害不但会影响道路的行车质量和行车安全以及道路的使用寿命,还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而引起沥青路面变形、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设计原因、施工原因、材料质量原因和外界条件原因。因此,有效的养护,尤其是预防性养护可以保持路面良好的功能性,延长路面的服役期。
2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通常用于没有发生损坏或只有轻微缺陷与病害迹象的路面。目前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包括表面封层、裂缝填封和薄层罩面等。
2.1表面封层
一层用连续方式敷设在整个路表面上的养护层,封层材料可以是单独的沥青或其他封层剂,也可以是沥青与集料组成的混合料。表面封层的目的是封缝封水、抗滑、改善平整度、恢复表面功能。目前常用的表面封层技术有雾层封层、还原剂封层、石屑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封层)等。
稀浆封层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预养护技术之一。稀浆封层技术对于新、旧路面的老化、裂缝、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能起到预防和维修的作用,使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性能迅速提高。稀浆封层具有快速凝固成型、早期开放交通、节省喷洒和碾压工序,一台机械可连续作业的特点,且容易保证工程质量,成本较低。近几年,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出现了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一种由水质高分子改性乳化沥青与轧碎密集料、矿物填料、水和添加剂组成的表面处治层。特点是可以进行薄层摊铺,凝固快,施工后l h内就可开放交通。由于改性乳化沥青稀浆比普通的稀浆封层固化时间快,所以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以比传统的稀浆封层厚。主要用于路面构造修整、龟裂、车辙等病害的处治,也可用于密封和提高路面的抗滑处治。
2.2裂缝填封
一种用高粘度高粘弹性的裂缝密封胶对裂缝进行填封的养护方法,根据裂缝的大小,养护方法不同。一般对宽2 mm以下的裂缝不做处理,2-6 mm可在表面上作贴封式的封面处理,6-12.7 mm需进行扩缝处理,再注入密封胶。对宽度大于12.7 mm的裂缝要进行修复性养护。缺点是作业复杂,施工时间长。常用的施工设备见表1。
.jpg)
2.3薄层罩面
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厚度不超过2.5 cm的热沥青混合料。薄层罩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品质正在下降的路面继续恶化,改善其平整度,恢复路面的抗滑阻力,校正路面的轮廓,对路面有一定的补强作用,但养护费用较高。薄层罩面在施工中最大的困难是由于层面较薄、容易冷却又不宜使用振动压路机,因而不易达到较高的密实度。因此,正确的混合料设计、温度控制、碾压工艺和压路机选型显得尤为重要。
3预防性养护的时机
对于预防性养护而言,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根据可能出现的病害类型,制定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高速公路病害主要是水害,在预防性养护中,抓住排水和防护2大要素至关重要。排水系统要绝对保证排水功能的正常发挥,拦水带、急流槽、边沟、截水沟一定要完整无损。若发现破坏要尽快修复,绝不允许雨水渗漏。
挡墙的泄水孔一定要能顺畅泄水。在雨季之前,对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全面检查和维护。据统计,发现路面有坑槽,雨季里40天不进行修补,坑槽的面积将扩大5倍,旱季扩大1~3倍。多雨的南方地区(持续4-5个月),坑槽面积扩大8-10倍,严重影响车辆与路面的寿命。
不同气候区域、不同的路基、路面结构和材料、不同的交通状况、不同的施工经验以及不同的路面养护历史对路面的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预养护措施的实施效果和技术优势,在预养护对策确定及时机选择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技术上满足要求,经济上比较节约,性能上符合工程特点。
目前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主要参考路面维修养护的方法,主要有:基于路面破坏状况指数(PCI)的方法、行驶质量指数和破坏指数法、决策树法、排序法和基于老化的方法等。有些学者进行了基于生命周期费用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研究,通过计算效果费用
比,确定效果费用比最大的预防性养护时机方案为最佳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表2给出了路面在不同的使用时间段适合进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供参考。
.jpg)
4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在其寿命周期内,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养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其养护效果取决于材料、工艺、设备3方面的因素,它们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因此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技术的特点。为了改进和提高养护技术必须加强材料、工艺、设备3方面综合技术的研究。
预防性养护作为高等级公路经常性、周期性的保养措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重建轻养”到“建养并重”的观念转变刻不容缓。开展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就是要针对可能出现的路面病害、缺陷的类型和损害程度,选择正确、合理的路面养护维修措施。这对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使用寿命和节约周期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