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村公路养护:政府出钱农民出力

    修农村公路为的是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然而凑钱修路、无钱养护,又使农村公路路况不佳,这种现象曾长期困扰着经济欠发达的宁夏。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出台,它既保护了农村公路,又惠泽农村群众,被老百姓高兴地称为维护农民道路权的法宝。这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在今年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受到许多政协委员的称赞。

    今年,宁夏交通厅贯彻有路必养方针,又出台了一些新办法。在政策上将农村公路养护列入区域十一五规划,将符合列养条件的新增农村公路纳入养护范围,在体制上制定养护作业市场化,聘用人员社会化,组织运行企业化,公路管理法制化的模式。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较为完善的检查考核机制和奖罚分明的新规章。资金筹措上将部分拖拉机养路费划拨给农村公路养护。同时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力度,处置破损性病害和预防洪水破坏,治理损害严重的路段,增设行车设施和安全行车标志。

                                   各级政府出钱养路

    记者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厅组织制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第一次提出了有路必养的目标。针对养护资金短缺难题,采取了各级政府财政出一点、交通部门补一点的办法。也就是说,宁夏15222公里的农村公路由政府负责养护,农民不承担任何费用。

    为将这项措施落到实处,宁夏交通厅多次与市、县政府会商。12个市、县政府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细则,明确了养护机构职责、任务、奖罚措施,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养护管理工作列入乡镇和建制村年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评议,取得了措施到位,效果明显的佳绩。

    宁夏公路管理局提供的农村公路列养数据表明:2005年年底,全自治区已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截至2006年6月,宁夏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80%以上,其中多数市、县的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农民当起养护工

    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干旱少雨、山大沟深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着45万名回族、汉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多年来,宁夏自治区交通厅采取粮棉布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组织当地农民投工投劳建设农村公路。如今,全县共有村道72条、乡道39条、县道5条,总里程1588公里。2005年西吉县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拿出85万元,宁夏自治区交通厅配套补贴170万元,西吉县交通局从项目中挤出资金,组建了25个养护站,集中培训了150名职工,同时选聘了490名当地农民,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养护。

 

    记者在西吉县杨家沟乡的公路上,碰到了正在清扫路面的农民工杨清贵,他告诉记者,他的工作职责是:秋冬季节以清除积雪、搬除路障为主,春夏季节以修整路肩边坡、小坑填补、保护树木为主,保证村路平整畅通。

 

    对于如何防止车辆超限超载、破坏路面的问题,西吉县交通局局长陈有功介绍了新举措。从去年开始,他们配合全国性的治超行动,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治理超载超限车辆,取得很好的效果。

 

    曾任宁夏同心县县长十年之久的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瑞文感慨地说,修农村公路是自治区政府向农民承诺要办的实事,但由于过去重建轻养,常常出现一年建,二年坏,三年毁的状况,农民的汗水白流了不说,政府筹来的钱也打了水漂,换来的还是农民的不满意。去年,宁夏自治区交通厅出台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不仅方便了农民出行,而且还使一大批农民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养护工。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