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道路受损多 市政设施养护人员修复量大增 |
来源: 发布日期:2007-7-16
|
入梅后的几场暴雨让锡城不少道路都颇为“受伤”,坑洼密布,沥青脱落,一个个“陷阱”不仅有碍“市容”,更对车辆及行人出行造成隐患。记者获悉,近来,几乎所有的市政设施养护人员都奔波在外,维护锡城道桥安全。 夏季气温高,有利于沥青粘结,路面修复速度也快。因此,每年的5至10月向来是道路桥梁养护的最佳时期,也是养护及施工的高峰期。入夏以来,市政部门开始逐步对市区范围内529万平方米主次干道、252座桥梁及14座公铁立交进行暑期养护及施工,及时修补受损路面。 进入汛期后,一些路龄较长的道路,经水浸泡后容易损坏,再加上部分车辆超载严重,路面坑凹时有出现,一个个“陷阱”极易让过路车辆卡壳,市民行走在这些道路上更是叫苦不迭。特别是公铁立交,如果出现路基破损,则会直接影响沪宁公路、铁路线的正常运行,后果不堪设想。 据悉,市政设施管理部门从上月起就已经进入“临战”状态。市政道路养护队员,定期巡查在市区主次干道上,发现路面出现破损现象,立即紧急出动,承诺在24小时内修补完毕。与此同时,市政部门还专门在重点道桥路段设置数字监控设备,实时掌握路面、桥面情况,并专门引进3台桥梁检测车及使用不怕水的冷补沥青。道路养护有季节性,同时施工时间也具有特殊性,因为白天道路繁忙,路面修复只能放在车流、人流稀少的晚上10时以后,物流企业密集的路段午夜也不得闲,市政抢修人员又只能凑准周日的休息时间加紧作业,工作量增加不少。 近年来,由于机动车数量激增,人行道也往往成了通道或是天然停车场,堆放点。车辆野蛮开上人行道倾轧,再加上路边店面和摊贩的随意损坏,导致道板破碎,路面坑洼等现象突出,带来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根据城市“一条路就是一幅画”的规划要求,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克服人行道道板样式各异,材质不同不易修补的困难,梅雨季节过后,对人行道逐段逐条进行全面修复,以使人行道更加畅通无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