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交通科技创新成果集体亮相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除了观念上的转变以外,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无疑是重要手段。”在5月10日于重庆召开的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技术研讨会上,交通部科教司司长孙国庆提出,“今后,我们在加强组织行业科技创新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让行业共享成果,共同发展和进步。”研讨会就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应用等8项涉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技术成果进行了交流。

    据悉,近年来,交通部大力支持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创新研究,在西部科技项目中更是将其作为主要技术领域之一予以支持,先后开展了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等技术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应用、公路隧道智能联动控制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机制砂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废旧橡胶粉筑路应用技术、公路建设中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技术和创建区域管理联网监控的管理模式8项技术成果,都是经过实践检验取得明显效果、符合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理念并具备较大推广价值的项目。

    其中,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5月9日通过了鉴定验收。在重庆召开的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柔性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在路面中的应用研究”鉴定验收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项目研究的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及其结构,特别是首次研制出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是公路路面材料方面的重大创新。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实现薄层铺装,铺装厚度仅为普通水泥路面的1/5。此外,机制砂混凝土技术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直接节约成本6000多万元;公路隧道智能联动控制技术可降低20%的运营成本;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广西平百公路55公里二级路改造工程节约造价约1100万元。

    为配合交通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由科教司牵头的“材料节约和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选择了路面再生、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技术、机制砂混凝土技术等作为重点,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争取在技术标准规范的修订方面取得进展。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