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金融安全问题面临挑战

央行副行长:诸多不确定因素对能源金融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发表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能源金融实践》的书面演讲材料。他认为,随着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和金融竞争的加剧,我国能源金融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目前正在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能源金融的发展正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进而对能源金融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据了解,从“十五”期间以来,随着经济景气程度不断提升,以及煤电油运一度紧张状况的需求引致,全国能源资源开发明显加快,金融业普遍看好能源领域。以西北五省区为例,“十五”期间西北五省区金融机构投向能源行业的贷款余额由2001年的641.4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07.98亿元,年均增长19.51%,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年均增速8.11个百分点。银行信贷已成为能源建设项目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2005年西北五省区能源工业总投资达1083.96亿元,其中873.81亿元是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贷款占到能源投资总额的80.61%。目前信贷资金已在能源领域呈现出较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度,一旦整体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调整或相关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已经投入到这些行业和企业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让人十分担心。

六大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项俊波认为,现在我国能源金融发展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对金融资源的调控与合理配置,确保“十一五”能源发展战略顺利实施。为此,需要着重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建立和完善能源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探索创新有利于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型融资方式,促进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能源信贷结构;三是要建立能源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四是要积极发展能源衍生品市场,增强中国在国际能源价格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五是要重视和加强能源金融发展中的部门协调和政策配合,实现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的有效对接;六是着力优化有利于能源金融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交通部:将遏制交通材料消耗过高

中国交通部科教司司长孙国庆10日在此间表示,针对中国交通建筑材料消耗过高的现象,交通部今年将实施“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旨在促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据新华社重庆5月10日电,孙国庆在10日开幕的“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新技术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他说,交通部已确定选择公路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废旧橡胶粉筑路应用技术、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技术、机制砂混凝土技术等作为专项行动计划的重点。

今后中国交通仍处在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维护改造也将进入高峰期,对建筑材料需求巨大。据相关研究测算,2004年以来,全国道路沥青和水泥用量平均每年分别约为1300万吨和3200万吨,其中大量高性能沥青依赖进口,道路水泥用量约占全国水泥年产量的3.3%。

孙国庆说,中国今年将在交通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上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在技术、标准、规范的制订及修订方面取得进展,促进交通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

中国交通行业能源资源消耗较高,一些指标高出发达国家。从全国范围看,营运车船石油消耗占全国石油终端消耗量的20%以上。中国的车船油耗水平比发达国家高,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到20%。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