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 吴传海工程师 通过对几种常见基质沥青、SBS和PE改性沥青各项性能指标,及其拌制的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测试和相关性分析可得如下结论:a)相同等级(针入度级或PG级)的不同沥青,其拌制的同类型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差别却较为明显。b)当采用沥青混合料车辙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鉴别沥青的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135℃粘度、针入度,以及软化点或当量软化点等几项指标来反映沥青高温性能优劣,但沥青旋转薄膜老化前、后的G*/sinδ参数与其混合料的高温性能相关性较差。c)相同等级(针入度级或PG级)的不同沥青,其拌制的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临界应变能密度相差较大,而J积分临界值差别相对较小。同种沥青或改性沥青拌制的SMA-16型混合料的低温性能要优于其相应的AK-16A型混合料,且采用SBS改性沥青能够明显改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但PE改性沥青对改善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不明显,甚至有所下降。d)无论AK-16A型还是SMA-16型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与其现有沥青指标的相关性均较差,但相对来说,采用SHRP沥青胶结料规范中沥青经RTFOT和PAV老化后的G*.sinδ参数、BBR蠕变速率和蠕变劲度等指标基本可以反映沥青低温性能的优劣,而我国现行规范或“八五”攻关推荐的沥青性能指标中除PI外,其它指标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相关性均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