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研究排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简称DPA)技术的应用,它是由含80%以上9.5-13.2mm粗集料的碎石,与高粘度结合料拌制的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多孔隙沥青混凝土路面。与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最大区别在于,DPA是铺筑在不透水的沥青混凝土支撑基面上,铺筑厚度一般为4-6cm ,空隙率一般控制在15%-25%之间,进入排水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内部的水,全部从不透水层顶面排到路面边沟。由于结构内空隙是连通的,且由深的表面纹理结构,不仅降噪性能优良,而且初期具有优良的排水性能,减薄了路面的水膜厚度,减少了水雾、水漂以及雨后眩光的产生,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樊统江教授借助于日本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发展经验,较全面地介绍了排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混合料设计、材料品质要求、材料品质与路用性能的关系、路面施工和使用养护维修等方面的信息,旨在为我国公路公路工作者研究,设计和推广应用该路面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详见《公路》杂志2007年NO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