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式沥青面层车辙组成及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点击浏览该文件

    对于层间连续理想的三层式沥青面层,发生车辙变形的主要层位通常为中面层,但层间污染、沥青层厚、各层模量差、压实度等因素影响三层式沥青面层的车辙组成与发展。文章采用开孔检查、抽芯检测等手段对某高速公路一般路段、桥面铺装、层间污染处、轮迹处、路肩处车辙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旋转轮载车辙仪检测路面各层变形发展趋势,指导修建了9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沥青路面车辙维修试验段,没有出现车辙病害。
    为满足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国内外绝大多数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均以保证高温稳定性为主要目标。已获得大量研究成果的美国SHRP计划中Superpave设计体系在第二、三设计水平中也对高温稳定性进行了专门要求。我国现行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也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中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有规定,要求应通过车辙试验机对抗车辙能力进行检验即在温度60℃、轮压0.7MPa条件下要求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应不小于800次/mm,对一级公路不小于600次/mm。但中国南方高温地区的广东省依然有好几条主干线公路路面出现了车辙(伴随胶浆上浮)病害,最大车辙深度达16cm。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如高温、重载、弯道与陡坡、规范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完善等,也包括一些管理方面的因素,如原材料品质、压实度、层间粘结、拌和楼级配控制等。对于广东省所出现的车辙病害,成因主要有:①沥青品质差,必须依赖改性沥青;②压实度不足,混合料稳定性不足;③层间污染,路面结构受力不利;④拌和楼失控,级配与石油比不合格;⑤现行规范要求的指标过低,因持续高温与重载导致车辙。
    众所周知,沥青面层的车辙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压密变形与流动变形。为有效处理车辙病害,除研究清楚产生这些车辙的成因外,针对各层对车辙的影响与车辙的成因,以及车辙是否已经结束,所采用的修复或养护策略应该不同,故在车辙处理前分析沥青面层车辙组成与发展规律非常关键。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