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十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50件大事

    2001年
    1、2001年5月,交通部在南昌召开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提出
    “十五”养护管理工作方针,即“建养并重,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质量;依法治路,保障畅通”,并制定了未来十年公路养管工作纲要。
    2、2001年,历时3年的“公路质量年”活动划上圆满句号,公路建设行业的质量意识得到加强,质量责任制得到落实,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我国公路建设质量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2001年,国务院启动西部油路“通县工程”,总投资373亿元,对提高西部路网水平,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这项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西部地区通县公路建设基本完成。
    4、2001年6月,交通部印发《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公路养护的中修和大修工程,应引入竞争机制,对于公路改建工程,应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5、2001年8月25日,交通部倡议并组织的“全国交通系统援助西藏公路养护机械活动”,在拉萨举行捐赠仪式,全国交通系统共捐赠机械75台、交通图书3万余册、笔记本电脑10台,总金额达3100万元。
6、2001年10月,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结合当时精神文明创建的特点,在交通部“三学一创”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建“三学四建一创”活动的倡议。

    2002年
    7、2002年,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工作圆满结束。到2000年12月31日,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68万公里(不含村道),公路里程比1979年第一次普查时增加了80万公里。
    8、2002年5月,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大会呈现出规模大、规格高和内容丰富三大特点,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路科技交流活动,其中,公路养护与运营管理技术成为会议的重要内容。
    9、2002年7月1日,重庆市将“七桥一隧”捆绑收费,机动车凭年票就可以在主城区范围内畅行无阻。这一被称为“用时间换空间”
    的操作模式,是为了解决“七桥一隧”的投资回报问题。
    10、2002年10月,张春贤出任交通部党组书记、部长。
    11、2002年10月,“全国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座谈会”在武汉召开,会议提出,应在保持公路交通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好认识问题、体制问题、投资问题和保障问题,进一步把公路养护推向纵深之路。
    12、2002年,3475.36公里的320国道通过文明样板路验收。至此,全国已完成8条国道、20104公里的文明样板路创建任务,文明样板路的创建改变了公路部门重建轻养的观念。
    13、2002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交通部和公安部召开了治理公路“三乱”新闻发布会,北京、上海、江苏、海南4省(市)率先在全国实现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2006年1月,交通部、公安部、国务院纠风办宣布,经治理公路“三乱”协调会议组织验收,云南、广东、山西三省已实现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至此,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实现公路基本无“三乱”目标,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14、2002年12月,204国道文明样板路通过交通部验收,全线创建达标率达99%以上,所积累的创建经验、呈现出的创建成效,对新时期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3年
    15、2003年1月,国务院取消了交通部20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交通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
    16、2003年3月,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在运行13年后,全线封闭进行拓宽改造;2004年,作为高速公路改扩建示范工程,沈大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沈大高速的拓宽改造为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积累了经验。
    17、2003年4月,交通部成立了预防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国交通系统防“非典”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各地交通主管部门成立了应急工作小组,落实各项措施,保障了全国公路运输通畅。
    18、2003年4月,全国清理整顿公路收费站点工作座谈会在佛山召开,会议要求各地运用好“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按照统一管理、合理布局的要求,全面实施对收费站点的总量控制。会议之后,各地采取各种措施,撤销不合法收费站、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逐步规范了收费公路管理。
    19、2003年6月1日,《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养护作业方式与经营管理模式,为公路养护走向市场敞开了大门。
    20、2003年,交通部提出“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水泥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在5年内专项资金至少拿出300到400亿元用于县际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
    21、2003年9月10日,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陈德华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交通系统十佳养路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2、2003年,国家成立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时任部长张春贤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部。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进入新阶段。
    23、2003年10月,交通部在辽宁召开了农村公路示范工程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就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建设标准、养护与管理的政策依据等进行了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与机制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当务之急。
    24、2003年,《路政管理规定》颁布实施,这是继《公路法》颁布实施后,交通部出台的又一部涉及公路管理的重要综合性规章,新规定明确了路政管理的原则、执法主体、执法范围、施用程序等公路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对我国公路管理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我国公路路政管理在依法行政、依法治路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25、2003年,包括18年前中国内地第一个路桥收费站——广东佛山大桥收费站在内的佛山28个收费站被拆除。佛山开创了国内各市大幅度减少收费站的先河。
    26、2003年10月20日,京沈高速公路正式联网收费,开通IC通行卡系统,成为我国第一条车型分类标准统一、跨省市联网收费的高速公路。
    27、2003年12月1日,华北五省市联合治理超限运输,开辟了跨区域、跨部门互动治超新模式;2004年6月,交通部、公安部等七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行动,全国集中治超战役全面打响。

    2004年
    28、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它是我国首部全面规范道路交通活动中参与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体现了“以人为本”,为我国保障公路交通安全提供了完善的法律保证。
    29、2004年5月1日,交通部启动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全保障工程”。此项工程主要以消除道路危险点段安全隐患为主,将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30、2004年7月5日,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在抢修水毁公路中殉职,被交通部党组授予“交通局长的楷模”称号。
    31、2004年9月,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带动了全行业对环保、节约、生态等工程新理念的认识。
    32、2004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17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自2004年11月1日开始施行。该条例对收费公路的分类、建设与管理原则等重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条例的实施,对规范公路收费行为,维护收费公路经营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3、2004年10月,经交通部文明样板路检查组认定,全长3009公里的210国道全线通过验收,成为交通部树立的第十条文明样板路。
    33、2004年12月17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正式公布实施。该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络相结合的布局形态,构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里程约8.5万公里,总投资2万亿元。未来大规模高速公路的养护及运营管理工作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2005年
    34、2005年1月,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由5条纵向通道、2条横向通道和3条连接线组成,2006年1月15日全部开通。“绿色通道”改善了道路运输环境,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35、2005年5月10日,北京市路政局门头沟分局副局长曹广辉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由于在生前工作中表现突出,被交通部追授为“公路局长的楷模”荣誉称号。
    36、2005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完善治超长效机制,推进治超工作有序、深入、健康开展。“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治理车辆超载、超限中各方责任和今后治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37、2005年6月,在总结了长达11年的高速公路综合执法经验的基础上,重庆市在全国率先组建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统一了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和高速公路执法,整合了执法资源,规范了执法行为。
    38、2005年7月27日,交通部、中国气象局在北京签署了共同开展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备忘录,双方通过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公众出行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同时,此举也树立了部门间合作的典范。
    39、2005年10月23日,全国农村公路工作座谈会在山西召开,会议学习研究了国务院通过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权划分,养护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养护模式的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是指导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农村公路管理的重要文件。
    40、2005年,交通部编制《公路水路交通科技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该规划纲要勾勒出了我国未来15年在公路建设、养护及运营管理方面交通科技工作发展的蓝图。
    41、为总结“十五”全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十一五”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思路,2005年9月至11月,交通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并同步对109、202国道文明样板路进行了验收。此次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公路养护管理及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并从检查标准中预示了未来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
    42、2005年10月17日,交通科技工作会议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五”交通科技发展成就,并对  “十一五”期间交通科技工作进行了部署。
    43、2005年11月,交通部出台了《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指导意见》,对我国公路计重收费的指导思想、原则、政策界限和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对调整和完善现有车辆通行费的征收方式,规范各地计重收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4、2005年12月16日,“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
    在京召开。时任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出席会议,就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及所取得的成就发表了重要讲话。
    45、2005年9月24日,全国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廉政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此次会议以总结推广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工作经验为目的,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46、2005年12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张春贤出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李盛霖出任交通部部长,
    47、“十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48、“十五”是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成绩最为显著的历史时期。


    49、历届交通工作会议回顾
    2001年12月18日,西安-会议主题:把握形势,抓住机遇,扎扎实实做好2002年交通工作
    2003年2月11日,杭州-会议主题: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2004年1月11日,北京-会议主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2004年12月26日,北京-会议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促进交通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6年1月15日,北京-会议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十一五”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50、历届公路局长会议回顾
    第十五届,2001年10月12日,广西南宁-会议主题:交流各省市公路发展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技术和新成果;探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新举措。
    第十六届,2002年10月11日,湖北武汉-会议主题:研究公路改革与发展问题。
    第十七届,2004年11月5日,宁夏银川-会议主题:探讨“十一五”公路工作发展方向,研究农村公路及养护管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第十八届,2004年11月5日,重庆-讨论和交流当前公路建设、管理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如何发展公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为主题,加强安保工程建设,探讨“十一五”公路行业发展思路及举措。
    第十九届,2005年11月23日,江西南昌-会议主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建养并重,构建和谐平安交通,筹备“十一五” 公路管理工作。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