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在京隆重召开

    12月29日,2007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交通部部长李盛霖在会上作了题为《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报告。

    李盛霖在回顾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取得的成绩时指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国交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的布署和“十一五”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向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06年全国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到今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包括从今年纳入统计的155万公里村道),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沿海港口新扩建泊位252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144个,新增吞吐能力4.95亿吨。内河港口新增吞吐能力6720万吨,改善内河航道里程521公里。

    2006年全国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共建设农村客运站8711个,停靠站点2.93万个,又有19759个行政村新开通客运班车,行政村通公路率达84.1%,客车通达率由81%提高到83.2%。

    2006年,全国全年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184.4亿人和2.1亿人,旅客周转量10136亿人公里和74.9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7%、5%、9.1%和10.5%;完成货运量146亿吨和24.4亿吨,货物周转量9647亿吨公里和5390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8%、11.9%、11%和8.5%。全国港口完成吞吐量56亿吨,同比增长15.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0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6%。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突破4.65亿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日照港、南通港进入亿吨港行列,我国目前已经有12个亿吨大港。

    在谈及2007年乃至今后交通工作的基本思路及安排时,李盛霖指出,按照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通工作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结合交通实际,要努力做好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即“三个服务”),推进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李盛霖指出,在深化认识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站在世界交通发展趋势、发展规律的角度审视中国交通发展水平,站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审视交通适应能力,站在人民群众对交通需求的角度审视交通服务水平,站在行业以外的角度审视交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水平,努力做好“三个服务”。

    如何做好“三个服务”,李盛霖要求,一要调整结构,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一是加强包括完善和整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三角、泛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公路水路交通规划在内的专项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2007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5000公里以上,确保完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任务,加强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三是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等沿海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四是加快推进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建设;

    二要转变方式,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交通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的关键。一是组织实施“国家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加强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项目科研攻关等,充分发挥交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二是要严格落实节约土地、岸线资源;节约能耗、大力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污染减排,加快车船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建立交通节能指标体系等,切实转变交通增长方式。从而,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作为推动交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路子。

    三要注重创新,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内在动力。2006年,交通部提出了加强理念、科技、机制和政策“四个创新”。一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在实施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中央精神和各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各项措施,推进农村公路建养管运一体化;二是进一步创新交通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安全监管中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三是改进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大型工程项目组织、造价控制等专业化管理方式,对典型示范工程项目管理加强指导,促进项目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

    四要强化管理,这是做好“三个服务”的坚实基础。一是加强运输市场监管,改进运输市场监管手段,强化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运输市场信用机制,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保障重要物资和紧急物资运输,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不断提高交通服务水平;二是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输机制改革,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包括《船员条例》、《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管理条例》等交通法规的建设,推动交通立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四是提高交通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能力,完善应急保障体制;五是加强行业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