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今年建成通村沥青路水泥路是前5年的3倍多 |
来源:陕西商务之窗 发布日期:2006-12-7
|
通村公路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初,陕西制定了5年建设通村沥青路、水泥路6.9万公里的规划。年初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和各市、县、乡、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安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加强质量管理,掀起了通村公路建设的热潮,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提前完成了1万公里的建设任务,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通行条件,活跃了农村经济,加强了城乡联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总结成绩,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促进通村公路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修建通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专栏。望社会各界踊跃赐稿。 今年陕西省通村公路建设高潮迭起。继10月底已建成通村沥青路、水泥路1万公里后,11月份,通村公路建设又取得重大突破。截至11月底,全省新建成通村沥青路、水泥路1.2万多公里,占年度计划的120%。通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7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 今年一年建成的通村沥青路、水泥路里程是整个“十五”期间建成的沥青路、水泥路4000公里的3倍多。 据统计,到去年末,我省共有村道6.8万公里,其中的通村沥青路、水泥路仅有4000公里,占整个村道总里程的6%。全省只有29%、约8000个建制村通上了沥青路和水泥路,而且这些村子大都靠近国省道和县道,修通比较容易,绝大多数村子通行和抗灾能力差,农民出行困难。 通村公路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今年初,我省制定了“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其中安排通村沥青路、水泥路建设约6万多公里,到2010年,通村公路总里程达到6.9万公里,1.4万个建制村通沥青路和水泥路,使全省建制村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的比例提高到80%左右。今年计划完成通村沥青路和水泥路建设1万公里。 今年以来,全省交通系统和各、市、县、乡、村,按照“政府主导、分层负责、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原则和“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先干后补”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通村公路建设。为了解决通村公路建设的资金问题,我省决定每年从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用于通村公路建设补助。今年4月份,省交通厅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50亿元的贷款借款合同,也将全部用于通村公路建设补助。据了解,我省是全国对通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最高的省份之一。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自愿投工投劳。为确保建设质量,把通村公路真正建成“民心工程”,公路建设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标准,出台了《通村公路路基弯沉验收标准》、《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指南》等文件,层层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县级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并对工程质量负全责。提出通村公路达不到质量要求或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省上不给补助资金;出现“豆腐渣”工程的,坚决查处,并且在今后几年不予安排项目。 目前,陕西省正在按《通村公路建设考核评比办法》,从工程质量、进度计划、资金到位、建设资料、廉政建设及安全6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并将拿出1400万元奖励先进市、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