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建设与生态环保并行不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高速公路建设总要大填大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看似在所难免。但记者近日参加淮安至盐城、连云港至盐城两条高速公路交工验收时发现,“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环保”这看似矛盾的一对命题正在和解,公路建设者表现出的环保新思维令人赞赏。

    路基填土高度平均降一米,减少永久占地近千亩

    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人们常常发现,路面比地面高出一大截,其原因是高速公路采用了高路堤,施工时把土一层层堆填上去,以解决地下水影响和两侧横向交通等问题。但高路堤占地多,路基工程量大,也不利于行车安全。美国的很多高速公路就建在地平面上。151.6公里长的连盐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一条全线低路堤高速公路。

    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赵亻黾算了一笔账:“连盐高速公路全线平均填土高度2.85米,比一般高速公路降低一米,其中25%的路段填土高度不足2.5米。这样,连盐路一共少填筑土方772万方,减少取土坑用地5700多亩,减少道路的永久性占地955亩,节省投资至少1.5亿元。”这对节约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意义重大。

    35%的路段穿越湿地,保护“地球之肾”

    湿地被喻为地球的“肾脏”、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和很多野生物种的“避难所”。湿地保护如此重要,而高速公路的穿越,不免打破湿地的宁静。104公里长的淮安至盐城高速公路,有35%的路段穿越里下河、射阳湖等水源湿地区域,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公路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呢?

    “我们提出了‘精品高速、生态淮盐’的全新理念,从工程设计到建设,一直把保护湿地放在重要位置。”省高指现场指挥王永安介绍说。淮盐高速在省内第一次进行了高速公路湿地保护建设,从路线选择时起,就多方比选,在射阳湖至建湖段,特别避开了建湖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以减少对那里湿地环境的影响。在穿越射阳湖荡湿地时,淮盐路采用了高架桥方案,并尽量减少桥墩数量。

    如今,跨越湿地的路段已成淮盐高速公路的亮点。驱车经过5.8公里长的射阳湖大桥,或者经过5条河道横穿的盐城西枢纽时,人们将看到路旁连绵的河湖苇荡、茂盛的水生植物,还有水天相接处翻飞的鸟雀,一派和谐的湿地风光,而高速公路从湿地上方轻盈掠过,融入在这片风景里。

    600米橡胶沥青路面,开拓废旧轮胎利用新空间

    伴随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全球每年产生的汽车废旧轮胎数量巨大,仅美国一年就有上亿条。这种固体垃圾如何处置?美、德等少数发达国家做了科研,把轮胎切割、粉碎成橡胶粉,掺到沥青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这样不仅实现废物利用,而且经橡胶改性后的沥青高温不软化、低温不脆裂,还能降低高速公路噪音。

    虽然通过国外资料知道一点皮毛,但国内还不掌握橡胶改性沥青这项技术。承担着科研失败的巨大风险和压力,连盐路在全国高速公路率先进行了这一探索,用橡胶改性沥青铺设了600米路面。“万事开头难”,橡胶沥青的摊铺困难重重,特别是最初的50米路段,几经周折,跌跌爬爬。最终,连盐高速公路成功铺筑了试验路段,并拟定了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的一套技术指标。这项技术最终得到推广利用后,将给汽车废旧轮胎找到一个好去处,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