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平均好路率位居全省前列

  近日,记者在320国道桐乡段看到,铣刨机刨去破损路面的沥青混合料,施工人员将这些“废料”装入不远处的移动式沥青冷再生设备内,再添入适量的水泥和泡沫沥青搅拌,不一会儿,这些经过“脱胎换骨”的沥青混合料又重新铺到了路面上。沥青冷再生、钢缆索斜拉法加固拱桥等在全省率先应用的新技术,为我市的公路建设和养护注入了源头活水,使我市公路平均好路率达75.47%,位居全省前列。

  经过多层次公路网络的建设,我市公路里程不断增加,目前全市等级公路已达3067公里,公路密度跃居全省首位,达到78.335公里/百平方公里,一张四通八达的高密度公路网基本覆盖了嘉禾大地。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为解决公路车流量大而养护经费相对不足等困难,我市公路管理部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使嘉兴公路交通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

  据市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范永根介绍,公路使用四五年后,路面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大修。以前修路的程序是将公路路面破损部分挖掉一些,再以石料和沥青混合料干铺、压实,所以每次大修后路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影响了周围群众出行,而废弃的沥青混合料还会影响环境。去年,我市公路管理部门引入国外先进的沥青冷再生技术,利用废弃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并在01省道海宁段试验,今年又在01省道平湖段和320国道桐乡段应用。正在320国道桐乡段大修现场施工的工人告诉记者:“以前需半个月修好的路面,现在5天就能修好,而且这样大修后的路面可以使用10年以上,是原来设计寿命的2倍多。”省公路管理局的专家现场察看后说:“沥青冷再生技术具有环保、降低路面高度和缩短大修时间等优点,嘉兴率先引入并成功应用这一技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中,我市率先应用的钢缆索斜拉法加固拱桥技术,使农村危旧桥改造走向了节约型。站在改造一新的海盐百步桥上,市公路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这是我省第一座应用钢缆索斜拉法在原地加固的拱桥,不但解决了桥梁原来存在的拱顶标高等问题,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而且节约了近一半的改造成本。”省交通厅钢缆索斜拉法加固拱桥项目鉴定委员会专家评价说:“在一条三级公路上用钢缆索斜拉法加固一座跨径为30米的桥梁,每加固一座,就可节约经费13.3万元。目前全省仅杭嘉湖地区需要加固的拱桥就有上千座,这一加固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巨大的。”另据了解,钢缆索斜拉法加固拱桥技术已在我市100座农村危旧桥改造中逐步应用。 

相关新闻
企业新闻专题 - 海川新材
国内沥青动态
厂家分布
icon_top 一周资讯关注排行榜